端直的意思、端直的詳細解釋
端直的解釋
(1) [upright]∶正直;正派
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品行端直
(2) [directly]∶不拐彎;一直;筆直;照直(這條街端直走去,通向*********)
詳細解釋
(1).正,不歪斜;直,不彎曲。 漢 張衡 《西京賦》:“廛裡端直,甍宇齊平。”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所剺處多不端直,文帖且又繁積。” 郭沫若 《銀杏》:“你的株幹是多麼的端直。”
(2).正直。《楚辭·九章·涉江》:“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王逸 注:“言我推行正直之心。”《韓非子·解老》:“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北齊書·崔昂傳》:“ 昂 性端直少華,沉深有志略。” 宋 蘇舜欽 《上京兆杜公書》:“天下所相望號端直者,惟丈人與 孔諫議 、 範吏部 耳。”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文》:“子之端直,當為神明。”
(3).指正直的人。《呂氏春秋·情6*欲》:“巧佞之近,端直之遠,國家大危。”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底細;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稱“端底”)。端倪。端詳。事端。争端。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問題端出來說清楚。 姓。 筆畫數:; 部首:立; 筆順編號:
- 直的解釋 直 í 不彎曲:直線。直角。直徑。直立。直截了當。直覺(?)。直觀。 把彎曲的伸開:直起腰來。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正直。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刬 )。直谏。直誠。直言不諱。 一個勁兒地,連續不斷:一直走。直哭。 豎,與“橫”相對:不要橫着寫,要直着寫。 漢字筆形之一,自上至下。 姓。 曲彎橫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端直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端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重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
正直、正派
指人品或行為正直,不偏不倚。例如《楚辭·涉江》中的名句:“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強調内心的正直無畏外界境遇。現代用法如“品行端直”也延續此義。
-
筆直、不彎曲
形容事物形态的直挺,如“這條街端直走去”,或郭沫若《銀杏》中“株幹端直”的描寫。
二、詳細解釋
-
詞義拓展
- 正而不歪斜:漢代張衡《西京賦》用“廛裡端直”形容房屋排列整齊。
- 指代正直的人:如《北齊書》中描述崔昂“性端直少華”,體現品性正直的特點。
-
哲學與道德關聯
《韓非子·解老》提到“行端直則思慮熟”,将行為正直與思維成熟相聯繫,強調其内在修養意義。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端直”既可形容具體事物的筆直(如道路、建築),也可抽象表示品德的端正。例如技術文獻中描述“電子束端直加速”,雖屬專業引申,但核心仍圍繞“直”的物理特性。
“端直”兼具“正直”與“筆直”雙重内涵,既可描述人的品格,也可指物體的形态,是漢語中兼具道德與形态表達的典型詞彙。其古文用例豐富,現代用法則更偏重字面直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直》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意思是誠實直率,坦率無私。它可以拆分為“立”和“目”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立”表示站立,代表直立的意義;而“目”則表示眼睛,代表看得準确的含義。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行為堅定直接,心地純正的特點。
《端直》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具體的漢字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整體的意義并沒有改變。
下面是一個關于《端直》的例句:
他的言行始終端直,從不說假話。
我還可以給你一些與《端直》相關的組詞,比如:“端方”、“直言不諱”、“坦率”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正直,直率的特點。然而,與《端直》相比,它們可能稍微更偏重于言行舉止方面的含義。
另外,近義詞可以用來替代《端直》的詞有:“真誠”、“正直”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坦誠直率,心地純正。而反義詞則是表示相反意義的詞語,與《端直》相反的詞可以是:“狡詐”、“虛僞”等,這些詞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不直率,不坦誠的特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