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軌的意思、掃軌的詳細解釋
掃軌的解釋
掃除車輪痕迹。比喻隔絕人事。《後漢書·黨锢傳·杜密》:“同郡 劉勝 ,亦自 蜀郡 告歸鄉裡,閉門掃軌,無所幹及。” 李賢 注:“軌,車迹也。言絶人事。” 宋 陸遊 《窮途》詩:“全軀希碌碌,掃軌厭紛紛。” 清 黃宗羲 《劉伯繩先生墓志銘》:“塞門掃軌,隣右莫窺其面。”
詞語分解
- 掃的解釋 掃 (掃) ǎ 拿笤帚等除去塵土或垃圾:掃地。 清除,消滅:掃雷。掃盲。掃蕩。一掃而空。 全,盡,盡其所有:掃數(?)。 低落,喪失:掃興(宯 )。 描畫:掃描。掃眉。 迅速橫掠而過:掃射。掃視。 結
- 軌的解釋 軌 (軌) ǐ 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其寬度為古制八尺,後引申為車轍。 一定的路線:軌迹。軌轍(車輪行過留下來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過的道路或做過的事情)。 應遵循的規則:軌度(?)(法度)。軌範(規範,
專業解析
"掃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來理解,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
字面含義:
- 掃: 指清掃、掃除。
- 軌: 指車轍,即車輪壓出的痕迹;也指軌道、道路。
- 字面組合: 合起來,“掃軌”最直接的意思是清掃車轍或道路。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日常勞作,如清掃門前的道路。
-
引申義與典故(核心含義):
- “掃軌”更常用且重要的含義,源于一個曆史典故,引申為隔絕人事、隱居不仕。
- 典故來源: 這個典故出自東漢隱士張仲蔚的事迹。據《後漢書》等記載(具體可參考《高士傳》),張仲蔚學識淵博,品德高尚,但選擇隱居生活,甘于清貧。他“閉門養性,不治榮名”,以至于門前雜草叢生,連車轍(軌)都被掩埋了。後人常用“掃軌”或相關表述(如“杜門掃軌”)來形容他這種徹底斷絕與權貴交往、隱居避世的決心和行為。
- 引申義: 因此,“掃軌”一詞就承載了這層文化内涵,表示主動斷絕與外界的交往,特别是拒絕與權貴往來,決心歸隱,不問世事。這是一種表達隱居決心和清高姿态的象征性說法。
- 基本義: 清掃車轍或道路。
- 常用義/引申義:隔絕人事,隱居不仕。這個含義源于東漢隱士張仲蔚的典故,表示徹底斷絕與世俗(尤指權貴)的往來,決心歸隱。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或描述古代隱士行為。
- 常與“杜門”(閉門)連用,如“杜門掃軌”,強調閉門謝客、隱居的決心。
- 例如:“他厭倦了官場傾軋,遂效仿古人,杜門掃軌,歸隱田園。”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權威大型漢語詞典)對“掃軌”的解釋包含其字面義和引申義,并會提及張仲蔚典故。
- 《辭源》(側重古漢語語詞來源)會詳細解釋其典故來源。
- 《後漢書》(或轉引的《高士傳》)是記載張仲蔚事迹的原始或早期文獻來源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掃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字面含義:指掃除車輪留下的痕迹。
比喻義:引申為與外界斷絕往來,隱居避世,不參與世俗事務。
二、出處與用法
-
曆史文獻
- 《後漢書·黨锢傳·杜密》記載:“閉門掃軌,無所幹及。” 李賢注:“軌,車迹也。言絕人事。”
- 宋代陸遊《窮途》詩:“全軀希碌碌,掃軌厭紛紛。”
- 清代黃宗羲亦用“塞門掃軌”形容隱居狀态。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隱士或厭倦世俗者主動斷絕社交,追求清淨的生活方式。
三、注意點
-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清理火車軌道積塵”,屬于對詞義的誤解或引申,需結合傳統文獻理解原意。
- 該詞具有較強文學色彩,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寶貝疙瘩承嗣魑魅沖銷穿鍼俶靈锉刀倒挂得虧刁墨方桌非正規軍風惠鳳尾魚宮姝功載故世古詩源阖棺黑非蝗蝝教養員交址羁挂謹裕饑疫居貨寬釋潰癰累譯林壑心洛師律儀夢蔔瞢懂潑黛切切在心輕假青珉軟囊囊入梓散對子戲山棚梢子沈闾神語食格時流世燭鼠膠訟鬼天基剃頭挑子一頭熱同窓威而不猛微故細過碨礧巍麗違棄無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