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外司馬的意思、方外司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外司馬的解釋

稱官居司馬而不拘世俗禮法之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桓溫 ﹞引 奕 為司馬。 奕 既上,猶推布衣交。在 溫 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 宣武 每曰:‘我方外司馬。’”《北史·王晞傳》:“﹝ 王晞 ﹞性閑澹寡欲,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 并州 ,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務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遊,登臨山水,以談讌為事,人士謂之‘方外司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外司馬”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雖身居官職(司馬為古代官名),卻不受世俗禮法約束的人。這一成語強調官員在保持職位的同時,仍能保持超脫世俗、不拘小節的态度。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出處
    典故最早見于《晉書·謝奕傳》和《世說新語·簡傲》。謝奕被桓溫任命為司馬後,仍以布衣之交相待,日常言行灑脫如常。桓溫因此稱他為“我方外司馬”,意為“超脫禮法之外的司馬”。

  2. 構成解析

    • 方外:原指世俗之外,引申為超脫禮教規範;
    • 司馬:古代官職,掌管軍事或行政。
      組合後形容官員在職位上保持自由不羁的作風。
  3. 用法與延伸
    多用于褒義語境,形容官員或士人雖居高位,卻不被繁文缛節束縛,如《北史·王晞傳》中描述王晞在并州任職時“嘯詠遨遊”,被稱為“方外司馬”。


三、常見誤解

部分解釋(如)提到“隱居山林”,但根據權威出處,該詞核心在于在職狀态下的超脫,而非主動歸隱。需注意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世說新語》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外司馬的意思

《方外司馬》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追求清靜甯逸的生活,遠離世俗紛擾,追求自我修養和心靈的甯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外司馬》的拆分部首是方、外、司、馬。方外司馬的總筆畫數為16個。

來源

《方外司馬》最早出自于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典故。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以娴熟的才華和深厚的學問聞名于世。有一次,司馬相如奉命出使匈奴,在途中遭遇嚴寒饑餓,但他仍然堅持修課、讀書,不受外界幹擾。後來,司馬相如以“方外司馬”的形象,成為了追求獨立、甯靜的人們的理想象征。

繁體

《方外司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方外司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方外司馬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司”字在古代通常寫作“Si”,“馬”字通常寫作“馬”。

例句

1. 他一直夢想成為一個方外司馬,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靜和甯靜。

2. 她選擇了放棄繁忙的工作,過上了方外司馬式的生活。

組詞

1. 方向:指示前進或移動的指向或路線。

2. 外表:指一個人或物品的外觀或表面形象。

3. 司令:指軍隊或組織中的最高指揮官。

4. 馬蹄:指馬的蹄部,也用于比喻忙碌的腳步聲。

近義詞

1. 隱士:指遠離塵嚣的人,追求清靜、孤獨的生活。

2. 禅師:指研修禅宗,并且追求内心的平靜與甯靜的人。

反義詞

1. 世俗:指與世俗、紛雜、浮躁相對的生活方式。

2. 繁忙:指事務繁多、忙碌不堪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