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濃綠。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韻磬叩凝碧,鏘鏘徹巖幽。”《雲笈七籤》卷七五:“其色凝碧,洞徹清明。” 朱自清 《荷塘月色》:“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凝碧”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詩詞引用
道教典籍
《雲笈七籤》提到“其色凝碧,洞徹清明”,描述玉石通透的深綠色。
“凝碧”以形容濃綠為主,兼具文學美感與地理名稱的雙重屬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地名或詩詞出處,可參考相關典籍或地方志。
凝碧(níng b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凝結的藍色。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冫”和“玉”,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凝碧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氓》中,用以形容青色的水中之玉。後來在古代詩詞中廣泛使用,表示藍色、淺綠色等顔色。
在繁體字中,凝碧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凝碧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
其中,“凝”字在古代常常用“凝結”、“凝固”的意思,寫作“凝”。而“碧”字的舊寫法為“䃛”,它表示綠色、青色,與現代的“碧”形狀稍有出入。
因此,古代寫作“凝碧”的字形為:“凝䃛”,表示凝結的綠色。
1. 夜幕降臨之時,湖水凝碧,映着天空清澈的星光。
2. 碧玉淵泉,在陽光下凝碧如藍寶石。
組詞:凝視、凝聚、凝重、凝固、凝視。
近義詞:青、蔚藍、綠。
反義詞:透明、深紅、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