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冊的意思、金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冊的解釋

(1).古代稱記載國史的史冊。《文選·張協<七命>》:“生必耀華名於玉牒,殁則勒洪伐於金冊。”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冊,并國史也……謂生死必須垂名記功於史冊,以示天下,傳於後代也。” 宋 範仲淹 《上張侍郎啟》:“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彜,濬雅量于玉淵,耀華勳于金冊。”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七·泰山沒字碑》:“史傳封禪有金冊石函,金泥玉檢,此非其石函乎!”

(2).金箔制的冊封诏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又有金冊、玉冊。玉冊長六寸餘,寬約四寸,頁厚二分,邊刻龍文,面書‘敕封達6*賴剌麻玉冊’……金冊大小如之,亦十五頁,而聯其腦,如展書者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金冊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核心含義:

一、基礎釋義

指以黃金或金屬制成的冊書,是古代帝王用于冊封、賞賜或記錄重大事件的貴重文書載體。其材質象征至高權威,常見于分封諸侯、冊立皇後、賞賜功臣等重大儀式中。例如:

《漢語大詞典》釋義:“金制的冊書。古代用于封贈、冊立等。”

二、功能與曆史語境

  1. 冊封憑證

    宋元明清時期,金冊是皇室冊封諸侯王、藩屬國首領的正式信物。如《元史》記載,元朝向高麗國王賜“金印虎符及金冊”,确立其藩屬地位。

  2. 帝王诏令載體

    明代宮廷用金冊冊立皇後、太子,如《明會典》載皇後冊文“以金冊金寶立為皇後”,體現禮制權威。

三、形制與實物考據

金冊通常由多片長方形金箔串聯而成,刻有冊文并加蓋玺印。現存實物如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同治帝皇後金冊”,以滿漢雙語镌刻,每頁長23厘米、寬9.3厘米,為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的直接物證。

四、引申與文化象征

因材質貴重且代表皇權,“金冊”一詞衍生出“不可更改的法定文書”或“最高榮譽證明”的隱喻。如《清史稿》稱勳臣“名垂金冊”,喻其功績載入史冊永世流傳。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元史·高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明會典·冊立儀》(萬曆刻本)
  4. 故宮博物院官網“清代金冊藏品檔案”
  5. 《清史稿·職官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金冊”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不同來源的考證:

一、古代記載國史的史冊

金冊最初指代記錄國家曆史的官方文獻,常用于彰顯功績或傳承重要事件。例如《文選·張協<七命>》中提到“勒洪伐於金冊”,即通過金冊記載重大功勳,以傳後世。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對曆史記載的重視,常與“玉牒”并稱,共同構成記錄王朝興衰的載體。

二、金箔制成的冊封诏書

清代時期,金冊被特指為以金箔制作的冊封文書,主要用于皇室或宗教領袖的加封儀式。例如:

  1. 冊封達賴喇嘛:清朝用金冊和玉冊敕封達賴喇嘛,其中金冊由15頁金箔串聯而成,刻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
  2. 皇後冊封:清代皇後的金冊同樣采用多文字書寫,形制考究,邊飾龍紋,象征尊貴地位。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金冊”作為成語,比喻珍貴的事物(如家族譜系或重要文獻),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聖武記》等清代史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本本等等鄙誤弊獄勃姑渤湧財不露白采光殘花敗柳禅子馳結舂酋傳遞徂落淡飯黃虀登進豆笾窦車騎斷肢督察阨難偾将負亂幹時官運果證寒渚花茸花毯诙恠漿胎角圭迹射就近渴骥緑鬓朱顔憐悼賃約落音謎燈明驗密植模仿納亨粘滞甯心親兵汽球跧縮如茨傷斤動骨申嚴術籍松音蒜薹鐵錯退庭無用武之地顯號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