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衣衫不整。 清 曹寅 《呼盧歌》:“袒呼不辨王與李,施緋拖緑鬚眉張。”
“施绯拖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ī fēi tuō lǜ,主要用于形容衣衫不整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人物儀态不整的狀态。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權威典籍或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
《施绯拖綠》是一個成語,意為拂拭紅妝、推綠門。它表示美容、化妝或精心打扮。成語中的“施”指拂拭或擦拭,是美容化妝的動作;“绯”指紅色的妝飾;“拖綠”指塗抹綠色的顔料或飾品。整個成語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女性精心打扮的情景。
成語的部首分解為:“斤”、“纟”和“阝”。其中,“斤”是指砍柴的斧頭,“纟”是指紅色的細絲,“阝”是指阜部,表示與土地相關的意思。
《施绯拖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庾子山集·卷四十·宮詞》。後來宋代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也有使用這個成語的句子:“施绯拖碧四時景,展眄才人并薄情。”
在繁體字中,成語的寫法為「施緋拖綠」。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绯”在古代寫作“彿”,而“拖”寫作“抟”。這些變化是隨着時間發展而逐漸演變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施绯拖綠》的例句:
1. 她今天施绯拖綠,看起來十分美麗。
2. 她喜歡施绯拖綠,無論到哪裡都要精心打扮。
3. 為了參加晚宴,她施绯拖綠,換上了一身華麗的禮服。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施彩”(豔麗的妝容)、“绯色”(紅豔的顔色)。
近義詞包括:“打扮”、“裝扮”。
反義詞包括:“素面朝天”(不化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