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利的意思、下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利的解釋

(1).古代祭祀時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下手曰下利。《儀禮·少牢饋食禮》:“佐食上利執羊俎,下利執豕俎。” 胡培翚 正義引 吳廷華 曰:“利即佐食也,長為上,次為下。”參見“ 上利 ”。

(2).古代醫學對“洩瀉”與“痢疾”的統稱。 漢 張仲景 《金匮要略·嘔吐哕下利病》:“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東陽 陳叔山 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宋 韓祇和 《傷寒微旨論·用藥逆篇》:“熱藥既下,往往吐出及下利愈甚,此亦陰陽氣相擊也。”

(3).堪輿家迷信之說,指不宜埋葬的處所。《舊唐書·呂才傳》:“ 漢 之山陵,散在諸處,上利下利,蔑爾不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利"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核心釋義(排洩類疾病)

指腹瀉、痢疾等腸道排洩異常的病症,屬中醫術語。

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為“中醫指腹瀉” 。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說明其包含“痢疾”含義,常見于中醫文獻描述濕熱或食滞導緻的裡急後重、便膿血等症狀 。


二、專業領域釋義

  1. 中醫病症名

    指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夾膿血的病證,分“暴瀉”(急性)與“久瀉”(慢性)。《中醫大辭典》強調其病機與脾胃運化失職、濕熱内蘊相關,治法需辨證分型(如濕熱痢用白頭翁湯,虛寒痢用桃花湯) 。

  2. 古漢語用法

    古代文獻中偶作“向下流動”解,如《漢書·溝洫志》:“水性下利”,指水流順勢而下,此義現代罕用 。


注意

現代日常語境中,“下利”主要用于醫學領域(尤其中醫),普通表達腹瀉多用“拉肚子”“腹瀉”等口語詞。學術或醫療文本需嚴格區分術語與俗語。

網絡擴展解釋

“下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祭祀中的角色

指祭祀時主祭人的助手,負責輔助儀式操作。根據分工不同,分為“上利”(主助手)和“下利”(次助手)。例如《儀禮·少牢饋食禮》記載:“佐食上利執羊俎,下利執豕俎。”


二、中醫病症術語

在傳統醫學中,“下利”是洩瀉(腹瀉)與痢疾的統稱,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水樣,常伴隨腹痛、腹脹等症狀。具體分為:

  1. 洩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外感寒濕引起,如“下利清谷”指消化不良導緻的稀便()。
  2. 痢疾:多由濕熱或疫毒侵襲腸道導緻,症狀包括膿血便、裡急後重等()。

三、堪輿學中的迷信說法

指風水學中認為不適宜埋葬的處所,如《舊唐書·呂才傳》提到:“漢之山陵,散在諸處,上利下利,蔑爾不論。”


補充說明

現代中醫已逐漸将“下利”細分為“洩瀉”與“痢疾”,但古籍中仍沿用統稱()。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辨證治療,可參考《金匮要略》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榆長嘯公誠谠稱道吹口哨存檔大邊董其昌兜率天覩記阇提花二麥遌顔番蕉扶傷甘甘庚符鬟影虺韡檢蹤矯情自飾傑操金花箋謹靜繼聲究證抗古寬放來龍去脈鍊子黎刀裡夫臨深履薄鲈莼鹵鹹盲瞀末堂披發撲蕩情敵輕明輕蟻琴劍飄零秋罷全心全意瑟汩商法視同拱璧時休食坐儵然泗沂俗夫苔菜體段土碼子慰勸文耀相渾嚣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