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棄散落。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你這廝平昔之間,扭曲作直,抛撒五穀,傷殘物命,害衆成家,你怎生能勾發跡那!”《醒世姻緣傳》第二回:“抛撒了家業,或是淘碌壞了大官人,他撅撅屁股去了,窮日子是你過,寡是你守。” 魏巍 《山雨》第六章:“你就比如這燒了一冬的爐灰,你們怕都扔了,我是一小撮也沒抛撒。”
“抛撒”是一個由“抛”和“撒”組成的動詞,主要含義為隨意丢棄或散布物品,包含以下具體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将物體用力扔出或分散到周圍,強調動作的隨意性和缺乏計劃性。例如:丢棄垃圾、散落種子、揚撒灰塵等。
延伸意義
除物理層面的散落外,還可形容抽象意義的浪費或不負責任行為。如古籍中提到的“抛撒五穀”(浪費糧食)、“抛撒家業”(揮霍財産)。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抛撒”既可用于具體動作描述,也可引申為對資源、情感的輕率處理,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抛撒是一個動詞,指将東西投擲或分散在空中或地面上。它常用于形容将物體散布或分散開來,也可以用于形容思緒、情感的散發。
抛撒的部首是手,拆分後的字形為“抄”和“散”,共計11畫。
抛撒的來源比較有趣,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抛”是由手部和包含“力”字旁的“㫃”組成,“撒”是由手部和包含“散”字旁的“灬”組成。
在繁體字中,抛撒保持了原有意思和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抛撒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如下:
抛的古體字:
描寫了一個手持物體并向前投擲的動作。右側的部分表示物體的形狀,上方的點表示物體在空中的軌迹。
撒的古體字:
寫出了一個手握物體并将其分散的姿勢。手上的部分表示物體,下方的部分表示物體分散的動作。
1. 他抛撒了一把花瓣,整個房間瞬間變得缤紛多彩。
2. 她的思緒抛撒在那片迷人的風景上,心情也隨之愉悅起來。
根據抛撒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1. 抛擲
2. 撒播
3. 分散
4. 散落
5. 投擲
抛撒的近義詞是抛灑、撒播,它們都指的是散布、分散。
抛撒的反義詞可以是聚集、集中,表示将物體聚集在一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