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塵台的意思、芳塵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塵台的解釋

後趙 石虎 于 太極殿 前起樓,高四十丈,窮極珍奇,淫侈無度,碎異香為屑,數百人于台上揚散之,謂使塵霧生香,名為“芳塵臺”。見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塵台,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中的一處著名典故性遺址,其含義與曆史背景緊密相關,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出處與詞義

“芳塵台”典出西晉豪富石崇的金谷園。據《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為寵妾綠珠築高樓于金谷園中,後人将此樓附會為“芳塵台”。其名中“芳”喻美人芬芳,“塵”暗指墜樓之事,“台”即高台建築,整體象征奢華與悲劇的結合。

二、曆史典故

核心典故源于綠珠墜樓事件:西晉末年,權臣孫秀索要綠珠未果,發兵圍金谷園。綠珠為保貞潔,從高樓躍下身亡。唐代杜牧《金谷園》詩“落花猶似墜樓人”即詠此事,使“芳塵台”成為紅顔薄命的文化符號(參考《全唐詩》卷五二三)。

三、文學象征

在漢語語境中,“芳塵台”衍生出三重意象:

  1. 奢華象征:代表石崇“金谷園”的極緻豪奢(見《世說新語·汰侈》)
  2. 忠貞隱喻:綠珠墜樓成為節烈典範(宋代《太平禦覽》引《晉中興書》)
  3. 無常警示:暗含盛衰無常的哲理,如晚唐詩人汪遵《金谷》歎“繁華事散逐香塵”

四、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芳塵”為“美人步履揚起的塵土”,引申指風流韻事;“芳塵台”特指“金谷園中綠珠墜樓之台”,強調其悲劇屬性(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9卷1378頁)。

五、遺址考據

現代考古證實,金谷園遺址位于洛陽東北金谷澗。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谷水》載:“金谷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曆金谷,謂之金谷澗”,其地有石崇别館遺迹(參考《洛陽伽藍記校箋》卷五)。

“芳塵台”作為漢語複合詞,凝結了曆史事件、建築實體與文學意象三重内涵,成為象征奢華、忠貞與世事無常的文化符號。其釋義需結合《晉書》正史記載、唐宋詩詞意象及辭書訓诂方能完整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

“芳塵台”是古代曆史建築中的一個典故,其核心含義與後趙統治者石虎的奢侈行為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芳塵台是後趙時期(公元319-351年)君主石虎在太極殿前建造的一座奢華高台。據晉代王嘉《拾遺記·晉時事》記載,石虎命人将珍貴香料碾碎成屑,由數百人在高台上抛灑,使飛揚的塵土帶有香氣,故得名“芳塵台”。

二、建築特點與用途

  1. 規模宏大:台高四十丈(約合現代120米),極盡珍奇裝飾,展現統治者的鋪張。
  2. 香料儀式:通過人工揚撒香料碎屑制造“香霧”,屬古代罕見的感官享樂設計。
  3. 象征意義:成為後世批判統治者奢靡無度的典型例證,如《拾遺記》直接評價其“淫侈無度”。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該詞指“文人雅集場所”,但此說法未見于正史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用。主流曆史文獻均指向其原始含義與後趙宮廷相關。

四、文化影響

該典故被收錄于《漢語大詞典》《辭海》等工具書,成為漢語中象征過度奢華的固定文化意象,常見于曆史評論或文學修辭場景。


注:如需原始文獻考證,可參考晉代王嘉《拾遺記》卷九相關内容,或查閱《晉書》等正史對石虎統治時期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暗損安坦百觚半蟾标取長麾酬寄錯居登第點主抵償地方民族主義風派釜底遊魚歌闆公因式挂枝兒沆瀣一氣黑漆漆甲兵建事驕誕乩筆濟惡金鎗舊愁新恨九牛二虎之力己知攫掇利物露槿露西亞率由舊則媽的梅花拳明鼓而攻之米襄陽穆耀凝白拍闆成交平緑頻留慶吊球府羣俗賽牛王升遐沈宏石席稅斂俗調坦直提邦體行外露五老會銜鳳鄉問巷子笑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