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第的意思、登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第的解釋

猶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鄭谷 《贈劉神童》詩:“還家雖解喜,登第未知榮。”《新唐書·選舉志上》:“通四經業成,上於尚書,吏部試之,登第者加一階放選。其不第則習業如初。”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緻,凡四十年。”《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編修之職。”《花月痕》第八回:“﹝ 癡珠 ﹞弱冠登第,文章豐采,傾動一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登第”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常用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解釋

  1. 核心含義
    “登第”即“登科”,指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并獲得功名。其中“第”指考試錄取的排名次第(如甲乙等級),因此該詞既強調通過考試,也隱含了取得特定名次的含義。

  2. 曆史背景

    • 唐代科舉制度中,“登第”需通過吏部考核,合格者可晉升官職。例如《新唐書》記載:“登第者加一階放選,其不第則習業如初。”
    • 考試錄取不完全依賴文章,還需公卿名人推薦,如王播曾推薦陳通方為江西院官。

應用舉例

使用區别

“登第”與“登科”常互換使用,但前者更側重榜單上的具體名次,後者泛稱考中。現代多用于比喻考試或競賽中取得資格,但實際語境仍以古代科舉為主。

若需了解具體人物的登第故事或科舉流程,可查閱《新唐書·選舉志》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第》的意思

《登第》是指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功名官員的行列,獲得官職的意思。在古代中國,科舉考試是選拔官員的方式之一,通過參加科舉考試并取得優異的成績,便可以“登第”,即成為一名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登第》的拆分部首為“癶”(右邊為“蔔”,表示蔔筮之意)和“立”(右邊為“亠”,表示頭蓋骨之意),拆分後的筆畫為12畫。

來源及繁體

《登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樂制度。當時的貴族子弟通過參加禮樂儀式,并達到一定的标準,便可以獲得官職。後來,隨着科舉制度的興起,《登第》這個詞開始用于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意義。

《登第》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登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登第》一詞時,通常采用篆書或隸書風格,寫法略有不同,常見的有「登第」、「登第」等寫法。

例句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在科舉考試中登第,成為一名功名顯赫的官員。

組詞

登科、登封、登記、考登

近義詞

及第、中舉、金榜題名

反義詞

落榜、不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