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攫掇的意思、攫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攫掇的解釋

傳說為 黃帝 時動作敏捷的人。《淮南子·修務訓》:“使未嘗鼓瑟者,雖有 離朱 之明, 攫掇 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 高誘 注:“ 攫掇 ,亦 黃帝 時捷疾者也。”《淮南子·人間訓》作“捷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攫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jué duō,最早出自《淮南子·修務訓》,指傳說中黃帝時期以動作敏捷著稱的人物。例如文中提到:“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高誘注進一步說明“攫掇”是黃帝時代的“捷疾者”(即行動迅捷之人)。

  2. 詞源與用法
    該詞由“攫”(抓取)和“掇”(拾取)組成,但組合後并非字面意義的簡單疊加,而是特指曆史傳說中的敏捷之人。在《淮南子·人間訓》中,該詞被寫作“捷剟”,進一步佐證其與“敏捷”相關的含義。

  3. 注意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用手抓住物體或機會”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誤讀或混淆了“攫取”等相近詞彙的含義。

綜合權威文獻,“攫掇”應優先理解為曆史傳說中的人物,而非現代引申的抓取動作。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淮南子》原文或漢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攫掇的詞義

攫掇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勾引、慫恿、唆使。它常常用來指引誘他人去做不好的事情或者參與不正确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攫掇的部首是手(扌),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攫掇一詞最早見于《左傳》下仲尼弟子子思《尹丑》篇,篇中有“且攫掇之直”。之後逐漸流傳開來,成為日常用語。

繁體

攫掇的繁體寫法為攫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攫掇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有時會将掇寫作剁,将攫寫作蕖,但是其詞義并無變化。

例句

1. 他被一位朋友攫掇去參與了一個危險的行動。

2. 她不會被别人的攫掇所影響,她有自己的判斷力。

3. 這位政治家的演講攫掇了許多人的支持。

組詞

攫掇的常用組詞有:攫掇耳提面命、攫掇同夥、攫掇參與、攫掇謀害等。

近義詞

攫掇的近義詞有:慫恿、唆使、招攬、勾引等。

反義詞

攫掇的反義詞有:勸阻、勸善、引導、規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