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調的意思、俗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調的解釋

(1).平庸鄙俗的情調。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談諧無俗調,所説聖人篇。”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一二俗調,不能為全集疵也。”

(2).時俗的論調、情趣。 宋 劉克莊 《縱筆六言》詩之二:“古調不同俗調,後儒多異先儒。”

(3).通俗的曲調。 郭沫若 《蒲劍集·革命詩人屈原》:“而且‘騷’之一字幾乎為雅人所獨占,雅人謂之‘騷人’,殊不知本來才是古時的俗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1. 平庸鄙俗的情調
    指缺乏高雅或深度的審美情趣,常用于批評藝術作品或言行中的低俗傾向。例如晉代陶潛《答龐參軍》中“談諧無俗調”即強調脫離庸俗的格調。

  2. 時俗的論調或情趣
    指符合當時社會流行但缺乏獨立見解的觀點或偏好。宋代劉克莊《縱筆六言》中“古調不同俗調”即對比傳統與流俗的差異。

  3. 通俗的曲調
    特指民間音樂中簡單直白、貼近生活的表現形式。例如民間小調的“俗調”常以生活瑣事為題材,曲調活潑,與雅調(文人化、哲理性強)形成對比。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調-什麼意思?

在漢語中,“俗調”一詞既可作為動詞使用,也可作為名詞使用。作為動詞時,它的意思是模仿或者揣摩某個人或事物的特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種言行舉止的特征。作為名詞時,它指的是某種流行或通俗的言行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排規則,将“俗調”這個詞進行拆分,它的部首是“亻”(人)和“讠”(言)。“俗”字本身有9畫,“調”字有8畫。

來源和繁體

“俗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有一種稱為“雜劇”的藝術形式,常常以誇張、幽默的方式打破常規,描繪出人物的俗氣特點。這種流行藝術形式被稱為“俗調”,後來這個詞也就引申為調侃或模仿某人或某種流行方式。在繁體字中,“俗調”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有時候“俗調”這個詞的寫法為“俗調”。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的寫法逐漸趨于統一,簡體字的“俗調”已成為主流。

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故意裝傻,以取悅周圍的人,這種俗調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2. 這部喜劇電影通過調侃現象社會中的俗氣行為,引發觀衆的共鳴。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俗氣、調侃、流行、言行

近義詞:滑稽、搞笑、幽默

反義詞:高調、雅調、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