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撥動弩弓的發矢機。《孫子·勢》:“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張預 注:“如弩之張,勢不可緩;如機之發,節不可遠。”《淮南子·原道訓》:“恬然則縱之,迫則用之。其縱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發機。” 高誘 注:“機,弩機關。” 唐 孟遲 《寄浙右舊幕僚》詩:“巨拳豈為雞揮肋,強弩那因鼠發機。” 宋 梅堯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詩:“發機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賒。” 清 梅曾亮 《上某公書》:“ 太史公 曰:‘人能弘道,無如命何。’……其操之也若發機,其縱之也若委衣,此則命無如人何耳。”
(2).指供發動的機關;也指發動機關。《後漢書·張衡傳》:“﹝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開始行動的時機。《隋書·梁士彥傳》:“自恃元功,甚懷怨望,遂與 宇文忻 、 劉昉 等謀作亂。将率僮僕,於享廟之際,因車駕出,圖以發機。”
(4).啟發機杼。多指詩文的構思和布局。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半山老人三》:“《雪浪齋日記》雲: 陸龜蒙 以‘二酋’對‘六丁’, 荊公 以‘三甲’對‘六丁’,發機自 陸子 也。”
(5).施展機謀。 元 李文蔚 《圯橋進履》第二折:“豪俊之才,發機用智,逆者難從,順者易曉。”
(6).顯示機微的迹象。 清 戴名世 《兒易序》:“舉凡天地之闔闢,日月之晦明,世運之升降,人事之數,古今之變皆具:而發機於筮焉。”
“發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曆史淵源,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
本義:撥動弩弓的機關(扳機)
核心引申義:開始行動的關鍵時機或舉動;把握時機
其他引申義
“發機”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弩機的操作,本義是扣動弩弓的扳機使箭射出。其最重要的引申義是指啟動行動的關鍵時機、決定性步驟或舉動,強調把握時機、果斷行動。這個詞常帶有迅疾、果斷、抓住要害的意味,尤其在描述戰略、行動或關鍵決策時使用。其他含義如啟動機械、施展機謀等則是在特定語境下的延伸。
權威參考來源:
“發機”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軍事器械操作
指撥動弩弓的發射機關,觸發箭矢。《孫子·勢》提到“勢如彍弩,節如發機”,形容作戰時蓄勢待發的狀态。唐代孟遲詩句“強弩那因鼠發機”也以此比喻精準行動。
機械裝置啟動
泛指觸發機械的機關,如《後漢書》記載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施關發機”,通過機關探測地震方位。
行動時機
指開始行動的關鍵時刻。例如《隋書》中描述謀反者“因車駕出,圖以發機”,即等待皇帝出行的時機行動。
文學創作構思
引申為詩文布局與靈感啟發,如宋代胡仔評論詩文時提到“發機”指構思的巧妙展開。
謀略與迹象
部分文獻擴展為“施展計謀”(如、4)或“顯露征兆”(如),但這類用法相對少見。
現代多用于比喻關鍵觸發點,如“危機發機”“靈感發機”等抽象化表達,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
奧澁碑表承教垂虹橋詞派撮抄大沽之戰怠惡蹈矩循規丁字簾端崖防盜粉骨糜身付火富腴幹基高阜高曾鈎逮光副瓜子玉骨咄犀和價懷信畫力回跌婚币婚紗桔槔救焚投薪狂夫良籌領家民村墨慘衣南北省女婢排袅鵬擒千夫所指戎行傷恸善男信女膻裼霜稻霜電絲牦思親陶衛天邊外天華髫秀通籍王靈晚娘緯俗文約小廣播嘯吼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