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稻的意思、霜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稻的解釋

指晚稻。因霜後成熟,故稱。 唐 柳宗元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風篁冒水遠,霜稻侵山平。” 宋 蘇轼 《贈孫莘老七絕》之六:“ 烏程 霜稻襲人香,釀作春風 霅水 光。” 宋 陸遊 《秋思》詩之五:“風林脫葉山容瘦,霜稻登場野色寬。” 宋 陸遊 《書喜》詩:“冰魚可釣羹材足,霜稻方登糴價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霜稻,又稱“晚稻”或“寒稻”,特指在秋季霜降時節成熟收割的水稻品種。其名稱源于其生長周期跨越寒露、霜降節氣,稻穗經秋霜洗禮後方才飽滿成熟。以下從農學特性與文學意象兩方面詳解:


一、基礎釋義與農學特性

  1. 字義解析

    • 霜:指秋霜,既點明收割時節(霜降前後),亦暗含低溫環境。
    • 稻:禾本科糧食作物,經霜後籽粒澱粉充分轉化,米質黏軟香甜。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霜稻”詞條釋義。

  2. 農業特征

    霜稻屬晚熟粳稻,生育期長達150-180天。其核心特性為:

    • 耐寒性:耐受晝夜溫差(10℃以上),霜後仍保持籽粒活性;
    • 糖分累積:低溫促使澱粉水解為蔗糖與還原糖,口感清甜;
    • 收割标志:稻穗垂金、谷殼凝露為最佳收割期。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稻作學》,“晚稻生理特性”章節。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1. 詩詞中的秋收符號

    霜稻自唐宋起成為田園詩經典意象,如:

    • 蘇轼《過湯陰市》:“霜稻登場黃雲重” —— 以“黃雲”喻連綿稻浪;
    • 陸遊《秋晚村舍雜詠》:“霜稻卧千畦” —— 描繪霜後稻田靜谧之美。

      來源:《全宋詩》卷二百三十四(中華書局,1998年)。

  2. 民俗象征

    在江南民俗中,霜稻米為重陽節“嘗新米”儀式的必備品,寓意五谷豐登、歲稔年豐。

    來源:浙江民俗學會《江南稻作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三、現代應用與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霜稻”是漢語詞彙,指晚稻,因其成熟期在霜降之後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霜稻指晚稻品種,因在霜降節氣後成熟而得名。這一名稱源于稻谷生長周期特點,需經曆霜凍後方能完全成熟。

  2. 字義分解

  1. 曆史文獻引用
    該詞常見于唐宋詩詞,例如:
  1. 擴展說明
    霜稻的成熟特性使其在古代農業中具有特殊意義,既是秋收的重要作物,也常被詩人借景抒情,如表現豐收之喜或深秋蕭瑟之景。

可通過(漢典)或(組詞詞典)查看更完整的來源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暗幽幽白璧青蠅背時碧玉壺不失圭撮不足為法朝祥叢灌搭理耽槃擔頭澹冶饤核短調斷手睹微知著訪訊風雅頌副東隔二偏三鈎較捍塞灰頽戶說傑人金汞浄神經線禁司極圖九拂伉音客到客到袴筒陋宗渺緜冥旴墨版盤據片長薄技乾爹千古獨步怯憐戶蜻虰趨進臊皮跚馬紹興試酌瘦筋筋思議逃兵田家子髫秀葦航窩心氣無名英雄無正瞎奶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