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桔臯 ”。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滿水的汲器提起。《莊子·天運》:“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淮南子·氾論訓》:“斧柯而樵,桔臯而汲。” 唐 陸龜蒙 《江邊》詩:“江邊日晚潮煙上,樹裡鴉鴉桔槔嚮。”《紅樓夢》第十七回:“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
桔槔(jié gāo)是中國古代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農業汲水工具,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闡釋:
桔槔指一種由豎架、橫杆與重物組成的提水裝置。橫杆一端懸挂水桶,另一端捆綁石塊等重物,利用杠杆省力原理從井中或低處取水灌溉。《漢語大詞典》明确其定義為:“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設支架,上挂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墜石塊,一起一落,汲水可省力。”(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4卷第1233頁)
由“槔”(杠杆)、“榦”(支撐架)、“綴”(重物)三部分構成。橫杆支點靠近水桶端,利用“重臂<力臂”的杠杆結構,實現“小力舉重”的效果,顯著降低汲水勞力消耗。(來源:王祯《農書·農器圖譜》,中華書局,2015年重印本)
遵循杠杆平衡公式:
$$ F_1 times L_1 = F_2 times L_2 $$
其中 $F_1$ 為人力施加的力,$L_1$ 為力臂長度;$F_2$ 為水桶重力,$L_2$ 為重臂長度。通過調整力臂與重臂比例,實現省力操作。
桔槔被賦予農耕文明的智慧象征。唐代詩人王維《辋川閑居》有“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之句,體現其與隱逸文化的關聯;元代農書贊其“巧奪天工之制”,反映古代科技實用美學。(來源:《全唐詩》卷126,中華書局,1960年)
文獻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官網(可檢索詞條):http://www.hydcd.com
- 王祯《農書》數字圖書館: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950589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莊子》:https://ctext.org/zhuangzi
- 《天工開物》線上閱讀:https://www.gutenberg.org/ebooks/25259
- 中華經典古籍庫:https://www.ancientbooks.cn
桔槔(jié gāo)是中國古代一種利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主要用于農業灌溉。以下是詳細解釋:
桔槔俗稱“吊杆”或“稱杆”,由豎立的支架和橫杆組成。橫杆中間設支點,一端懸挂水桶,另一端綁重物(如石塊)。通過杠杆作用,汲水時能省力。其結構類似現代天平,汲水時隻需輕拉水桶,借助重物重力即可将水提起。
桔槔的運作基于杠杆原理,屬于第一類杠杆(支點在中間)。當水桶裝滿水後,由于另一端重物的平衡作用,減少人力消耗。如《莊子·天運》所述:“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形象描述了其上下擺動的特點。
《紅樓夢》第十七回提到“桔槔辘轳之屬”,印證其作為傳統農具的普及性。唐代陸龜蒙的詩句“樹裡鴉鴉桔槔響”也描繪了其使用場景。
總結來看,桔槔是中國古代勞動智慧的體現,兼具實用性與科學原理,至今在部分傳統農耕地區仍有遺存。
白雲謡卑號邊都護遲比遲拙酬直楚郊春酎錯過時機彈骨大青年燈灺發性非貳膚受之言弓口絓數滾凳海井號件橫向笳愁交顔戟戈警拂矜救矜情作态九佑九宗七祖冀志沮薄決去劇社空房寬斧煉鋼斂缗力鈞勢敵留飯路澀昧寵曩列濃眉俳谑遷喬蜻蜓撼鐵柱臊膻石斛缌免讨沒趣同門脫離編隊危膝侮诮夏安居香騎小槽下中天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