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桔臯 ”。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滿水的汲器提起。《莊子·天運》:“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淮南子·氾論訓》:“斧柯而樵,桔臯而汲。” 唐 陸龜蒙 《江邊》詩:“江邊日晚潮煙上,樹裡鴉鴉桔槔嚮。”《紅樓夢》第十七回:“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
桔槔(jié gāo)是中國古代一種利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主要用于農業灌溉。以下是詳細解釋:
桔槔俗稱“吊杆”或“稱杆”,由豎立的支架和橫杆組成。橫杆中間設支點,一端懸挂水桶,另一端綁重物(如石塊)。通過杠杆作用,汲水時能省力。其結構類似現代天平,汲水時隻需輕拉水桶,借助重物重力即可将水提起。
桔槔的運作基于杠杆原理,屬于第一類杠杆(支點在中間)。當水桶裝滿水後,由于另一端重物的平衡作用,減少人力消耗。如《莊子·天運》所述:“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形象描述了其上下擺動的特點。
《紅樓夢》第十七回提到“桔槔辘轳之屬”,印證其作為傳統農具的普及性。唐代陸龜蒙的詩句“樹裡鴉鴉桔槔響”也描繪了其使用場景。
總結來看,桔槔是中國古代勞動智慧的體現,兼具實用性與科學原理,至今在部分傳統農耕地區仍有遺存。
桔槔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果。它的筆畫數為11畫。
桔槔是一個古老的詞彙,最早來源于《漢書·藝文志》中的篆字。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柑橘的堅硬部分,也就是柑橘皮下的白色或黃色的脍短;另一個是指雜陳,混雜不純的樣子。
桔槔在繁體中寫作橘槁,也有另一種繁體寫法是橘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桔槔被寫作桷皐或桷羔。
以下是一些關于桔槔的例句:
1. 這個柑橘的桔槔真難剝啊!
2. 這種行為完全是桔槔,讓人難以接受。
桔槔的組詞如下:
1. 桔子:指柑橘的一種果實。例如:我喜歡吃甜甜的桔子。
2. 橘子:也是指柑橘的一種果實。例如:他給我帶了一籃橘子。
3. 槁木:指幹枯老化的木頭。例如:這根槁木已經放在這裡很久了。
桔槔的近義詞為果樾,反義詞為果實。例如:桔槔和果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