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毫厘。形容微細。氂,通“ 釐 ”。《三國志·吳志·華覈傳》:“毖挹清露,沐浴凱風,效無絲氂,負闕山崇。”
“絲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sī máo,注音為ㄙ ㄇㄠˊ。由“絲”和“牦”組合而成,其中:
二、詞義解析
意為“毫厘”,形容極其微小的量或差異。例如《三國志·吳志·華覈傳》中“效無絲氂”一句,意為“效果上沒有絲毫差錯”。
三、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事物細微、精确的特性,常見于描述責任、效驗等不容偏差的場景。
四、相關拓展
《絲牦》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細而柔軟的綢緞。
根據字形結構,這個字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纟和牦。其中纟是指絲綢、纖維的意思,而牦是指細軟、柔軟的感覺。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分為四畫和八畫兩部分組成。
絲牦一詞來源于《說文解字》中的解釋,該書是西漢時期郦道元根據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書寫形式和字義所編纂的一部字書。在書中,絲牦被解釋為綢緞的細軟之物。
《絲牦》在繁體字中保留了相同的字形,即絲牦。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絲牦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漢代的《漢書·律曆志》中,絲牦被寫成“絕”。這種寫法在後來逐漸改變,并演變為現代的“絲牦”。
1. 她穿着一襲輕盈的絲牦裙子,顯得格外優雅動人。
2. 這種綢緞質地柔軟絲滑,紋理繡着精緻的絲牦花紋。
1. 絲緞牦麗:形容細膩柔軟的綢緞材質。
2. 絲牦紗:用細軟的絲織成的薄紗。
1. 絲綢:指由蠶絲等纖維制作而成的織物。
2. 絲線:細細的絲狀物。
粗布:指紡織品質地粗糙、厚實的織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