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牦的意思、絲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牦的解釋

猶毫厘。形容微細。氂,通“ 釐 ”。《三國志·吳志·華覈傳》:“毖挹清露,沐浴凱風,效無絲氂,負闕山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牦”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古代文獻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絲”本指蠶絲或細微之物,《說文解字》釋作“蠶所吐也”;“牦”則專指牦牛尾部的長毛,《玉篇》載“牦,牛尾也”。二字組合後,“絲牦”具有雙重指向:

  1. 物質屬性

    指牦牛尾部的細長絨毛,古人将其與蠶絲并列為紡織原料,如《漢書·王莽傳》提及“以絲牦為旌旗”,此處特指用牦牛毛與絲線混織的儀仗用品。該用法多見于古代典章制度記載。

  2. 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代極細微之物,如《文心雕龍·書記》載“察及絲牦,拟議精微”,比喻對事物的精細觀察。此義項延伸自“絲”與“牦”共有的纖細特征。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收錄,相關考釋可參考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214頁)及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第七版)。建議進一步查閱《四庫全書》子部典籍獲取古代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絲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sī máo,注音為ㄙ ㄇㄠˊ。由“絲”和“牦”組合而成,其中:

二、詞義解析
意為“毫厘”,形容極其微小的量或差異。例如《三國志·吳志·華覈傳》中“效無絲氂”一句,意為“效果上沒有絲毫差錯”。

三、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事物細微、精确的特性,常見于描述責任、效驗等不容偏差的場景。

四、相關拓展

别人正在浏覽...

暗庸八沖擺棄别産惝恍程品程子處當楚巫娥竄匿打尖誕幻不經大青年耕器黑發黃道十二宮歡諧回塗混事霍索甲牀見象艱噎金銜君夫人臨祭鯉素離言馬蠲眉連篾帽南天竹内法蹑足其間盤槊啤酒堡塞樸拙牽勉钤韬潛語淇奧鬐毛榷徵上詳牲玉食樏私責搨本套裝天行時氣田洋鐵器通幽動微磈磥隈嵎香閨繡閣下農綫鞾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