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火的意思、付火的詳細解釋
付火的解釋
謂燒毀。《太平禦覽》卷九五一引 三國 吳 虞翻 《與弟書》:“老更衣希,為蚤虱所咋,故一二相告。省書一過,悉以付火。” 唐 徐夤 《新葺茆堂》詩:“筆研不才當付火,方書多誑罷燒金。”
詞語分解
- 付的解釋 付 ù 交,給:支付。托付。付款。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付訖。付出。付與。付之一笑。付諸東流。 量詞,指中藥(亦作“服”):一付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網絡擴展解釋
“付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燒毀,常見于文獻或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付火”指将物品交給火焰焚燒,即燒毀。其中“付”表示“交給”,“火”則指焚燒的過程。
二、出處與例句
- 三國時期:虞翻在《與弟書》中提到“省書一過,悉以付火”,意為讀完信後将其燒毀(《太平禦覽》卷九五一引)。
- 唐代詩詞:徐夤《新葺茆堂》中“筆研不才當付火”,指将無用的筆墨燒掉。
三、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近義表達:類似“付之一炬”,但“付火”更強調焚燒行為本身。
四、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如、5)提到該詞有“棄置于火焚之”的引申義,但核心含義仍圍繞“燒毀”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付火》是指點燃火焰的動作或行為。它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付(fù),意為給予、交付;第二個字是火(huǒ),指火焰或火災。它的拆分部首是貝和火,貝代表貝殼,火代表火焰。根據筆畫計算,付火這個詞共有8個筆畫。
《付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火種傳遞方式。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火帶來的溫暖和光明,因此掌握和傳遞火種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人們通過将火種用棍子或者手中的火把點燃,再将這個火通過交付的方式傳遞給其他人,實現火的傳播和利用。
在繁體字中,付火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付火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包括兩個部首和相同的筆畫順序。
以下是一些關于付火的例句:
1. 他巧妙地用火把付火,照亮了整個營地。
2. 他小心翼翼地将草木付火,以便生火做飯。
3. 勇敢的消防員用自己的身軀去付火,保護了大家的安全。
與付火相關的組詞有:點火、燃火、火種、火把等。
與付火近義的詞有:燃燒、點燃、縱火等。
與付火反義的詞有:撲滅、消火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