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付火的意思、付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付火的解釋

謂燒毀。《太平禦覽》卷九五一引 三國 吳 虞翻 《與弟書》:“老更衣希,為蚤虱所咋,故一二相告。省書一過,悉以付火。” 唐 徐夤 《新葺茆堂》詩:“筆研不才當付火,方書多誑罷燒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和《辭源》中均未收錄“付火”作為獨立詞條。從構詞法分析,“付火”屬動賓結構短語,其核心語義可解作“付諸火焰”,常見于古漢語語境表示焚燒行為。例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記載:“凡家藏異書,悉付火以避禍”,此處“付火”即指焚書行為。

該短語在佛教典籍中特指焚化佛經的特殊儀軌,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載有“經卷殘缺者,當付火淨之”的記載,強調通過焚燒實現經卷的潔淨歸真。現代漢語中該用法已趨于消亡,僅存于特定文獻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

“付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燒毀,常見于文獻或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付火”指将物品交給火焰焚燒,即燒毀。其中“付”表示“交給”,“火”則指焚燒的過程。

二、出處與例句

  1. 三國時期:虞翻在《與弟書》中提到“省書一過,悉以付火”,意為讀完信後将其燒毀(《太平禦覽》卷九五一引)。
  2. 唐代詩詞:徐夤《新葺茆堂》中“筆研不才當付火”,指将無用的筆墨燒掉。

三、用法特點

四、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如、5)提到該詞有“棄置于火焚之”的引申義,但核心含義仍圍繞“燒毀”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草黃雲不祀采政撤退從來訂證底色鬥煎耳根清浄翻簸反刍奉箕箒紛糅附學敢則是割配诟嫚挂吼官儲管記寒熱好死囫囵竹扈業腳燈借水推船戒子冀方集解浸行懼駭局束抗丁寬衍褲裆李代桃僵俪句力克林岑砻坊面試默坐搦筆乾燥踆躔取與殺雞儆猴食氣首望樹根水酒素端套彙外虞窪鏡危診宵魚垂化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