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宕,剛勁有力。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評彙四》:“ 薛許昌 能 末季名手……而排裊之筆,浩蕩之襟,復足沛赴之,不病彫弱。”
“排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文學語境中的運用
該詞常用于評價詩文風格,如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籤·評彙四》中提到晚唐詩人薛能(薛許昌)時,稱其“排袅之筆,浩蕩之襟”,意指其作品既有剛健的筆力,又有開闊的胸襟,避免了雕琢纖弱的弊病。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資料(如查字典)提到“排袅”可形容人姿态高傲、威風凜凜,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引申或誤用。建議以“豪宕剛勁”為核心含義理解。
《排袅》是一個漢語詞,意思是形容物體高聳而挺拔,或者形容人的言行态度高傲自大,不屑一顧。
《排袅》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衣”和“巾”。其中,“衣”部表示與衣物有關,而“巾”部表示帽子。
拆分筆畫後,可以分為9畫。
《排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野有蔓草》中。原文為:“彼采蕭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衣’裳》如盈箱兮。”其中的“衣裳”即為“排袅”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排袅”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體。例如,在《王羲之蝶脫帖》中,可以看到“巾”部的寫法有時候會變成“巾子”,或者将“衣”部的右邊改成“衤”。
1. 山峰排袅,雲霧缭繞,景色如畫。
2. 他走路時挺胸擡頭,顯得很排袅。
排場、排山倒海、排場大、排洩、排斥
傲慢、自大、高傲、驕傲
謙卑、謙遜、謙虛、恭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