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out;reveal] 讓人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
(1).透露出去。 清 葉名沣 《橋西雜記·内閣規制職掌》:“ 雍正 七年, 青海 用兵,以内閣在 太和門 外,事慮洩露,設軍需房於 隆宗門 内。”
(2).顯露;顯現。 明 李東陽 《兒兆同埋銘》:“兒骨相奇聳,目烱烱射人,機穎驚脫,五歲能作屬對語,教之詩,即應口成誦……予懼其洩露太早,每為抑遏之,然逸不自制。” 明 楊慎 《禹碑歌》:“造物精英忌洩露,祗恐羽化難留淹。”
(1).不應該讓人知道的事情讓人知道了。《宋書·二兇傳·元兇劭》:“ 道育 輒雲:‘自上天陳請,必不洩露。’” 唐 裴铏 《傳奇·蕭曠》:“其于幽微,不敢洩露,恐為上天譴謫爾。”《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説着,把那字紙撕成條兒交與 褚一官 拿去燒了,以防洩露。” 老舍 《離婚》第十一:“他不怕病,而怕病中洩露了心裡的秘密。”
(2).暴露,顯露。《北史·崔冏傳》:“吾沒後,斂以時服,祭無牢餼,棺足周屍,瘞不洩露而已。” 郭沫若 《歸去來·雞之歸去來》:“那門牙和犬齒都缺了的光牙龈從唇間洩露着。”
(3).猶流露。 巴金 《還魂草》:“她母親感慨似地說,眼光隨着女兒移到櫃台,聲音裡洩露出母親的慈愛。”
“洩露”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原本應當保密或隱藏的信息、秘密、物質等被無意或有意地外傳、擴散或流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以提供例句或場景,以便更精準分析。
《洩露》是一個動詞,意為披露、暴露秘密或信息,使之不再保密或是未經授權地公開。
《洩露》的拆分部首是氵(水的偏旁)和示(礻,神的偏旁),其中氵為左部,示為右部。
《洩露》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洩露》的簡化字源自繁體字「洩露」。繁體字中的「洩」由水部左邊的「血」和右邊的「+」組成,表示水流和溢出。繁體字中的「露」由雨和田兩個部首組成,表示雨水滴在田地上形成露水。
在古時候,「洩露」的寫法和繁體字類似,以「洩露」的形式出現。
1. 他洩露了公司的機密,導緻了巨大的損失。
2. 這個文件的内容不應該被洩露給任何人。
3. 她無意間洩露了自己的************。
1. 洩密:意為洩露機密或秘密。
2. 洩憤:意為發洩憤怒或不滿情緒。
3. 洩氣:意為失去信心或士氣低落。
1. 揭露:意為揭發、公開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2. 公布:意為向公衆宣布或發布信息。
保密:意為将信息或秘密保留在一小部分人中,不讓外界知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