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度悲傷。《北齊書·儒林傳·權會》:“有一子,字 子襲 ,聰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臨送者為其傷慟, 會 唯一哭而罷,時人尚其達命。” 章靳以 《去路》二:“可憐的妻,更是傷恸地哭着,象瘋狂了一樣。”
“傷恸”(shāng tò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極度悲傷的情感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描述生死離别、重大災難等情境下的情感狀态,常見于文學、曆史記載或正式表達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作品例句,可參考《北齊書》或章靳以的《去路》。
傷恸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遭受喪失、災難或痛苦時所表現出的極度悲傷和哀恸的狀态。
傷恸由兩個部首組成:傷(欠部)和恸(恐部)。它們的拆分筆畫分别為:傷(6畫)和恸(10畫)。
傷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文獻中多有使用。在繁體字中,傷恸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傷恸」。
根據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傷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本題所給限定字詞為簡體字,對于古代的漢字寫法不做讨論。
1. 他因為失去親人而傷恸不已。
2. 災難發生後,整個村莊充盈着傷恸的氣氛。
悲傷、痛苦、哀恸、悲痛、憂傷、痛心、悲痛欲絕。
悲痛、痛心、哀痛、悼念、悲哀、悲恸。
喜悅、歡樂、快樂、慶祝、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