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皇帝的姿質風度。《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贊》:“婉孌龍姿,儷景同飜。” 李賢 注:“龍姿,謂 光武 也。”《晉書·劉琨傳》:“陛下龍姿日茂,叡質彌光。”
(2).駿馬的姿态。 宋 劉子翚 《明皇九馬圖》詩:“丹青倘不逢妙手,萬世豈識真龍姿。” 明 何景明 《悼馬詩》:“風塵思駿力,煙海失龍姿。”
“龍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形容帝王的風範
指古代對皇帝儀态、氣質的尊稱,強調其威嚴與尊貴。例如《晉書·劉琨傳》中“陛下龍姿日茂”即用此意。
文化背景:龍在中國象征至高權力,故“龍姿”多用于贊頌君主,如《後漢書》注“龍姿,謂光武也”。
描述駿馬的姿态
引申為形容良馬矯健、神采非凡的樣貌。如宋代劉子翚詩句“萬世豈識真龍姿”,明代何景明《悼馬詩》中“煙海失龍姿”均指駿馬。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例證或詩詞引用,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文獻。
龍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龍”和“姿”。
拆分後,“龍”的部首是“龍部”,共有16畫。“姿”的部首是“女部”,共有8畫。
“龍姿”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龍。龍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具有神奇力量和吉祥寓意的生物,與帝王、權威以及財富等有着緊密的聯繫。姿則指的是姿态、風度等方面的表現。
在繁體字中,“龍”和“姿”的形态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可以參考木版活字印刷時代的字形,其中“龍”的形态較為接近舊時的寫法。“姿”在古代寫法中也有變化,例如可以将“女”字的上部與下部分離,類似于劉字的形态。
他走上舞台,展現出了儒雅、自信的龍姿。
龍膽、飛龍、龍鳳、龍翔。
龍姿的近義詞包括:龍骨、龍脈。
龍姿的反義詞為:凡鳥。凡鳥形容态度平庸、無功無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