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意的意思、承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意的解釋

秉承意旨;逢迎。《莊子·外物》:“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成玄英 疏:“禀承教意以導性,而真道素圓,不彼教也。”《史記·汲鄭列傳》:“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陳書·始興王叔陵傳》:“ 叔陵 治在 東府 ,事務多關治省閣,執事之司,承意順旨,即諷上進用之。” 明 孔迩 《元蕉館紀談》:“僞将征伐必使之遍求奇寳,故善承意者,甚至發塚行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承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éng yì,其核心含義為接受并滿足他人的意願或要求,但在不同語境下有延伸解讀: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結構
    由“承”(接受、繼承)和“意”(心意、意圖)組成,屬動賓結構,字面意為“接受心意”。
  2. 核心語義
    主動承擔責任,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體現順從或迎合的态度。

二、語境與延伸含義

  1. 積極含義(現代常用)
    表示樂于助人、主動滿足他人需求,常用于褒義場景,如人際交往中的互幫互助。
    例句:他善解人意,總能在工作中承意而為,深受同事信賴。

  2. 消極含義(古語用法)
    在古籍中多指逢迎、曲意順從,帶有貶義色彩,常見于權力關系或等級制度中。
    古籍例:

    • 《史記·汲鄭列傳》提到“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批評臣子谄媚君主。
    • 《陳書》中“承意順旨”描述官員迎合上級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漢典》《史記》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承意》這個詞意思是願意或樂意。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心」,并且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和古代的禮儀有關,表示願意承擔責任或忠誠。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承意」。在古時候,這個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相差不大。下面是一個例句:我很承意接受這個工作機會。承意可以組成其他詞,比如「樂意」、「欣然承受」等等。與「承意」意思相近的詞包括「願意」、「樂意」等,而意思相反的詞則有「不願意」、「不承認」等。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