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逮捕法辦。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沉萬山秀》:“一進士用金一萬三千兩買選吏部考功主事,時人號之曰 沉萬三 官,卒為科道所劾,以此形之奏章,遂命錦衣擒治削籍。”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訪拿蠹棍》:“欲其擒治,亦必如前法。”
“擒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n zhì,主要用于表示逮捕并依法懲辦 的意思。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通過法律手段将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并進行審判或處罰。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違法行為的強制制裁。
詞源與曆史用法
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擒治”,更多以“逮捕法辦”“緝拿歸案”等替代。該詞現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或特定語境下的仿古表達。
“擒治”是帶有法律強制色彩的動詞,側重描述抓捕與依法處置的雙重行為,具有鮮明的曆史語境特征。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術語,可參考《福惠全書》等文獻來源。
擒治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捕捉和處理,往往用于描述對罪犯或不法分子的追捕和懲治行為。
擒治的拆分部首為手(扌)和治(氏),可見擒治這個詞的含義與對罪犯的追捕與處理行為相關。擒治有4個筆畫,比較簡單,書寫起來也相對容易。
擒治這個詞的來源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在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擒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擒悸。擒悸的字形保留了擒治的基本結構,但由于曆史的變遷,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擒治的例句:
1. 執法人員展開擒治行動,将逃犯抓獲歸案。
2. 當地警方擒治了一夥涉嫌走私的犯罪團夥。
3. 隨着政府的嚴厲擒治,犯罪率逐漸下降。
擒治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詞組,如:
1. 擒治罪犯
2. 擒治逃犯
3. 擒治犯罪團夥
4. 強力擒治
擒治的近義詞包括捕捉、逮捕、抓獲等,它們都指的是對罪犯進行行動,并将其帶回進行處理。
相反地,擒治的反義詞可以是釋放或放過,表示對罪犯或不法分子不進行追捕和處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