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言不信的意思、美言不信的詳細解釋
美言不信的解釋
信:真實。指詞藻華蓋的言辭、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實。
詞語分解
- 美言的解釋 替人說好話多進美言詳細解釋.嘉言;美好的言詞。 漢 揚雄 《法言·寡見》:“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漢 桓寬 《鹽鐵論·執務》:“夫稱上聖之高行,道至德之美言,非當世之所能及也。”.美飾之詞。《
- 不信的解釋 .不相信。《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穎達 疏:“汝無得不信我語。”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生長江湖樂卑濕,不信中州天氣和。”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
網絡擴展解釋
“美言不信”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出處與原始含義
該成語出自《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其核心含義是:
- 真實之言:可靠的話語往往質樸直接,甚至逆耳,但能反映事物本質;
- 華麗之言:悅耳動聽的言辭常缺乏真實性,可能帶有奉承或功利目的。
二、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緊縮式四字成語,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
- 現代引申:表示對他人贊美持懷疑态度,或批評浮誇不實的表達。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 日常交流
當面對過度誇獎時,可用此語委婉表達質疑,例如:“你的稱贊讓我想起‘美言不信’,或許我們該更坦誠些。”
- 文學批評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以“若美言不信,玩物喪志”批判浮誇文風。
- 社會觀察
如分析廣告宣傳時,可引用該成語提醒“華麗承諾背後需謹慎驗證”。
四、關聯名句
《道德經》中與此相關的經典語句還包括: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提示:若需完整文獻參考或更多例句,可查閱《道德經》原文及成語詞典(部分内容引自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美言不信》的意思
《美言不信》是指不相信美好的言語,表示對别人的誇獎或贊美持懷疑或不信任的态度。
《美言不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美言不信》的拆分部首為美、言、不、信。其筆畫數分别為:美(9畫)、言(7畫)、不(4畫)、信(9畫)。
《美言不信》的來源
《美言不信》來自于《論語·季氏》篇。原文如下:
孟武伯問:“子路仁于學'可以'也?”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因為孔子明明說三個人都不仁,卻說都能擔當重任,于是通過《美言不信》這個詞來概括這種現象。
《美言不信》的繁體
《美言不信》的繁體為「美言不信」。
《美言不信》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美言不信》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無特殊變化。
《美言不信》的例句
1. 他對别人的好話總是持有《美言不信》的态度。
2. 老人對政客們的誓言往往持有《美言不信》的态度。
《美言不信》的組詞
1. 美言:表示美好的言語。
2. 不信:表示不相信。
《美言不信》的近義詞
不輕信美言、疑言
《美言不信》的反義詞
輕信美言、信以為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