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佥諧的意思、佥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佥諧的解釋

(1).《書·舜典》記帝 舜 征詢意見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諧”之語,後遂以“僉諧”謂遴選、任命朝廷重臣。《梁書·江革傳》:“ 廣陵 太守 江革 ,才思通瞻,出内有聞,在朝正色,臨危不撓,首佐台鉉,實允僉諧。”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 真宗 尹京, 畢 相 士安 為府判,沉毅忠厚。中書将有僉諧, 太宗 令輔臣歷選,俱不稱旨……近臣少喻上意,方以 畢公 進,果大喜,遂用參大政。”

(2).指共同認定,一緻認可。 宋 王禹偁 《慰上大行皇帝谥號廟號表》:“懋建鴻名,永光清廟。禮官博士,讨論而無異辭;公卿大夫,僉諧而合舊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佥諧”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遴選、任命重臣
    源于《尚書·舜典》記載的典故:帝舜在任命官員時,常通過集體讨論(“佥曰”)後選定合適人選(“汝諧”)。因此“佥諧”被引申為對朝廷重要職位的選拔與任命。

  2. 共同認定,一緻認可
    在曆史文獻中,該詞也用于描述經集體商議後達成的共識,如宋代王禹偁在《慰上大行皇帝谥號廟號表》中提到“佥諧而合舊典”,即指公卿大夫的一緻認可。


二、出處與演變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文學時仍具參考價值。其核心内涵可概括為“集體決策後的權威認定”,兼具程式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佥諧:詞義和來源

《佥諧》(qiān x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大家一起開心、歡樂、和諧的樣子。形容人們在一起心情愉快、和睦相處的狀态。

該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佥”(qiān),它的部首是“亻”(人字旁),讀音為qiān,表示衆多的人一同聚集。第二個字是“諧”(xié),它的部首是“言”(言字旁),讀音為xié,表示和樂、和諧的意思。

在古代文獻中,佥諧通常用來描寫人們和睦相處、共同享樂的情景,體現了人們追求和諧、團結的願望。

佥諧的繁體

佥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僉諧”,兩個字的形狀與簡體字略有不同,但意思和讀音是一樣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法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例,佥諧的寫法如下圖所示:

佥諧的古代漢字寫法

佥諧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們在一起工作、學習的時候總是佥諧而愉快。

組詞:佥諧氛圍、佥諧共享、佥諧相處、佥諧融洽。

近義詞:和諧、歡樂、共融、融洽。

反義詞:不和諧、不愉快、不融洽、紛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