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天道》:“ 輪扁 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輪。’”後因以“老斵輪”謂精于其藝,經驗豐富的老手。亦省稱“ 老斵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包佶》:“ 佶 天才贍逸,氣宇清深,心醉古經,神和大雅,詩家老斵也。與 劉長卿 、 竇叔向 諸公皆莫逆之愛。”
“老斵輪”是一個源自《莊子·天道》的成語,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背景綜合理解:
基本含義
字面可拆解為“老”(年老)、“斵”(砍削)、“輪”(車輪),字面組合可引申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比喻人因年邁而失去活力()。但這一解釋可能與原典存在偏差。
文獻原典釋義
該詞出自《莊子·天道》中輪扁斫輪的故事:輪扁七十歲仍堅持制作車輪,并總結出“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的技藝境界,強調經驗積累與技藝純熟。因此,“老斵輪”在典籍中實際指技藝精湛、經驗豐富的老手()。
使用場景
注意:現代使用中易因字面組合産生誤解,建議優先采用《莊子》原典的釋義,引用時需标注文獻來源。
《老斵輪》(lǎo zhǎn lún)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年紀大、行動緩慢、力氣不足的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于形容年老體衰、失去生機的人。
《老斵輪》的部首是“⻉”,屬于部首“⻊”(步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每個漢字的具體筆畫順序依次為:“老”(6畫)、“斵”(13畫)、“輪”(15畫)。
《老斵輪》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可能是民間口語中衍生出來的一個詞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紀大的人被尊稱為“老”,而“斵輪”則表示步行緩慢、行動不便的狀态。
繁體中文中,《老斵輪》的寫法為《老斬輪》。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斵輪》在古代的寫法為《老斬輪》或者《老斬車》。古代的寫法更注重對字形結構的描繪,相較于現代漢字,更具有書法的藝術性。
1. 爺爺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些老斵輪。
2. 奶奶的腿不好,步伐顯得有些老斵輪。
1. 老态龍鐘
2. 斷腿之殇
3. 滿頭白發
4. 行動不便
1. 衰老
2. 行動遲緩
1. 年輕健步
2. 有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