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mortal]∶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an extraordinary person]∶才貌出衆世上罕見的人
同舍生…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烨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謂神和人。《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左傳·昭公元年》:“為 晉 正卿,以主諸侯,而儕於隸人,朝不謀夕,棄神人矣。” 杜預 注:“民為神主,不恤民,故神人皆去。” 宋 蘇轼 《富鄭公神道碑》:“末帝昏亂,神人棄之。” 明 張居正 《答王鑒川書》:“邊境敉寧,神人胥慶。”
(2).神奇非凡的人。謂其姿容、行止、技藝等非常人所及。 漢 桓譚 《新論》:“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隱淪,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鑄凝。”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西施 、 鄭旦 ﹞二人當軒并坐,理鏡靚妝於珠幌之内,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魄,謂之神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二女童運劍為彼此互刺之狀……隻見兩條白練,半空飛遶,并不看見有人。有頓飯時候,然後下來,氣不喘,色不變。 程元玉 嘆道:‘真神人也!’”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二章:“天人、聖人并推,可合稱為神人。”
(3).猶神仙。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謂修真得道而長生不死的人。《史記·封禅書》:“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 蓬萊 神人。” 漢 揚雄 《長楊賦》:“聽廟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一:“頓轡海徒湧,神人身更長。”《雲笈七籤》卷七七:“﹝ 劉子南 ﹞獨為寇所圍,矢下如雨,未至 子南 馬數尺,矢輒堕地,終不能中傷,虜以為神人也,乃解圍而去。”
“神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注意: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古典文獻多指向宗教或超凡意義,而現代口語可能偏向調侃或贊譽。
神人是指在某一方面展示出非凡才能或者超凡表現的人,通常以其出衆的技藝、智慧或者其他特長而受人尊敬和景仰。
神人的拆分部首是示犬(礻犬),拆分筆畫為10畫。
在古代,人們将一些有超凡能力或特殊技藝的人稱為“神人”。在這個詞彙中,"神"表示非凡、超人,"人"則表示一個有限的個體。
神人的繁體字為「神人」,其部首和筆畫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形态與現代有些不同。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時候“神人”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由于古代書籍和文獻的保存和傳承不完整,我們無法确切知道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細節。
1. 那位音樂家的才華和演奏技巧讓他成為管弦樂界的一位神人。
2. 他通過創新的設計和勤奮的工作态度成為了建築界的神人。
3. 她的繪畫作品展示了她獨特的藝術眼光,讓她成為了藝術界的一位神人。
1. 神話:指超乎尋常的、與現實不完全相符的故事或事實。
2. 人才:指在某方面有出衆才能的人。
3. 神童:指具有非凡天資或特殊技能的年幼的孩子。
1. 天才:指天生的卓越才能或者非凡智慧。
2. 異能:指非凡的能力或技巧。
凡人:指普通人,缺乏特殊才能或非凡能力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