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策的意思、發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策的解釋

(1).發出策問。古 * 試把試題寫在策上,令應試者作答,稱為策問,簡稱策。《漢書·公孫弘傳》:“上乃使 朱買臣 等難 弘 置 朔方 之便。發十策, 弘 不得一。” 顔師古 注:“言其利害十條, 弘 無以應之。”《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主文者侍中 劉霄 ,故 遼 官,降於 金 ,憤 宋 助伐 金 ,發策,問 宋上皇 無道, 少帝 失信,舉人承風旨,極口詆毀。”

(2).指所發出的策問。《宋史·道學傳二·尹焞》:“嘗應舉,發策有誅 元祐 諸臣議……不對而出。”

(3).發動策劃。《後漢書·郅恽傳》:“方今鎮、歲、熒惑并在 漢 分翼、軫之域,去而復來, 漢 必再受命,福歸有德。如有順天發策者,必成大功。”

(4).撥動占卦用的蓍草。指占卜。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故太蔔、太祝,共居宮府之中,鑄言必堅,發策尤秘,敷陳古往之訓,調劑窮變之局,世説有本,取信自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策”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發出策問(古代考試形式)
    指古代科舉或考試中,主考官将試題寫在“策”(竹簡或木簡)上,讓考生作答。例如《漢書·公孫弘傳》記載,漢武帝曾通過“發十策”考察官員能力。宋代《宋史》中也提到尹焞因不滿試題内容而拒答的典故。

  2. 指代試題本身
    引申為考試中發出的題目内容。如《宋史·道學傳》提到考生因“發策有誅元祐諸臣議”而選擇棄考,這裡的“發策”即指試題。

  3. 發動策劃
    用于描述謀略或行動的籌劃。例如《後漢書·郅恽傳》中“順天發策者,必成大功”,強調通過占卜順應天意來策劃大事。

  4. 占卜行為
    古代指撥動蓍草進行占卜,屬于預測吉兇的方術。這一用法在《後漢書》等文獻中可見。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科舉、謀略策劃或占卜活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時需注意其多義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宋史》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發策 段落1:發策的意思

發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提出決策或制定計劃。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發”字部首,右邊的部首是“策”字部首。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字部首是由“又”和“弓”兩個簡單的漢字組成。它代表了手的形狀,表示發出、動作的意思。而“策”字部首是由“⺮”字形構成,代表竹子的形狀,表示計劃、策略的意思。

段落3:來源和繁體

“發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褰裳》之中。在繁體中,“發策”字仍然保留着其原始形态,沒有發生太多改變。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發策”字是以篆書的形态存在的。篆書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文字書法形式,比現在的楷書要古樸一些。

段落5:例句

1. 在公司的重要會議上,經理提出了一些發策,以解決當前的問題。

2. 他在競選時提出的發策受到了大家的贊同。

段落6: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發揮、發動、發揚。

近義詞:計策、方略。

反義詞:聽任、袖手旁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