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策的意思、发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策的解释

(1).发出策问。古 * 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策。《汉书·公孙弘传》:“上乃使 朱买臣 等难 弘 置 朔方 之便。发十策, 弘 不得一。” 颜师古 注:“言其利害十条, 弘 无以应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主文者侍中 刘霄 ,故 辽 官,降於 金 ,愤 宋 助伐 金 ,发策,问 宋上皇 无道, 少帝 失信,举人承风旨,极口詆毁。”

(2).指所发出的策问。《宋史·道学传二·尹焞》:“尝应举,发策有诛 元祐 诸臣议……不对而出。”

(3).发动策划。《后汉书·郅恽传》:“方今镇、岁、荧惑并在 汉 分翼、軫之域,去而復来, 汉 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

(4).拨动占卦用的蓍草。指占卜。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故太卜、太祝,共居宫府之中,铸言必坚,发策尤秘,敷陈古往之训,调剂穷变之局,世説有本,取信自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策”的汉语词典释义

“发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含义需结合古代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该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动词:发布策问考题

指古代科举或考察中,由主考官拟定并公布以策论形式为主的试题。


二、动词:提出策略或计谋

引申为制定、陈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谋略,强调主动谋划的行为。


三、相关辨析

  1. 与“对策”的区别:

    “发策”侧重考题的发布行为(考官角度),而“对策”指应试者的应答内容(考生角度)。

  2. 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多见于历史研究、古籍解读或成语引用(如“发策决科”),日常口语中已罕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2版)
  3.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三版)
  4.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魏源《默觚·治篇》(清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发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发出策问(古代考试形式)
    指古代科举或考试中,主考官将试题写在“策”(竹简或木简)上,让考生作答。例如《汉书·公孙弘传》记载,汉武帝曾通过“发十策”考察官员能力。宋代《宋史》中也提到尹焞因不满试题内容而拒答的典故。

  2. 指代试题本身
    引申为考试中发出的题目内容。如《宋史·道学传》提到考生因“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而选择弃考,这里的“发策”即指试题。

  3. 发动策划
    用于描述谋略或行动的筹划。例如《后汉书·郅恽传》中“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强调通过占卜顺应天意来策划大事。

  4. 占卜行为
    古代指拨动蓍草进行占卜,属于预测吉凶的方术。这一用法在《后汉书》等文献中可见。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古代科举、谋略策划或占卜活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时需注意其多义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宋史》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暧暧饱涨本案禀灵博究不期而会不为察恕陈告辰夜絘布耽惑大烹发课繁囿飞觞烽火四起鈇锧攻靡官牛含怨横分鸿策艰否见所不见井灌惊灼机制涓滴不漏决囊沮力亢烈愧感辣丁文老参缭转狸豆隆服配适平壤巧夕青海马青红全部市道交时刻表爽言署额送孝宿烟驼背韈袴王嗣顽笑微的文定香库香资鲜美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