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篾編的扁平盛器。圓形,淺口。 茅盾 《春蠶》二:“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扁’和‘蠶箪’,坐在小溪邊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
“團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團扁(tuán biǎn)指一種用竹篾編織的扁平盛器,形狀為圓形且口較淺。該詞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傳統農具或生活用具的描述。例如,茅盾在《春蠶》中提到:“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扁’和‘蠶箪’,坐在小溪邊上的石頭上……”。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團結一緻、衆志成城”,但這一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引申。
主要用于描述傳統養蠶或農村生活中的工具,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
團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扁平并團結在一起。這個詞有時候也可以指代一群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
團扁的部首是糸,糸表示與絲綢相關。團扁的筆畫數是6畫,分别是:豎、橫、橫、撇、橫折鈎、捺。
團扁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大約在明代出現。它的繁體字是團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不斷演變,團扁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它的古字形是団扁,由于字形演變,現代的寫法變成了團扁。
1. 這個團扁的球體設計很獨特。
2. 在這個團扁的世界裡,我們都需要團結一緻。
團扁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
團扁化:扁平的形狀團結在一起。
團團扁:形容聚集在一起的衆多扁平物。
團扁的近義詞是扁平,反義詞是高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