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像野獸折斷了頭角一樣。比喻危懼不安的樣子。《書·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孔 傳:“言民畏 紂 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
(2).叩頭的聲響像山崩一樣。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宋 葉適 《上西府書》:“其後 玄德 以摧敗之餘,寄命 新野 ,而群雄若崩厥角,北面 曹氏 ,當是之時,以為無復争矣。”
"若崩厥角"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其釋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比拟詞,意為“如同”“好像”。
本指山體倒塌(《說文解字》:“崩,山壞也”),引申為劇烈、轟然的崩塌狀。
通“蹶”,意為“跌倒”“頓首”(《爾雅·釋言》:“厥,蹷也”)。
指人的額角(《釋名·釋形體》:“角者,生于額角也”),代指頭部。
字面組合:
“像山崩一樣以額角觸地叩首”,描繪衆人因極度惶恐或敬畏而集體跪拜的場景。
核心意象:
通過“山崩”的聲勢比喻群體叩首時的動作迅猛整齊,凸顯臣服或恐懼的集體狀态。
《尚書·泰誓中》(周武王伐纣誓詞)
“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描寫商朝百姓面對周軍威勢時的驚恐跪拜。此為最早出處,奠定成語的“敬畏臣服”基調。
《孟子·盡心下》(戰國·孟子引述)
“若崩厥角稽首。”
——強化“叩首至地”的動作細節,成為後世引用範本。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形容叩首聲響如山崩。極言叩首之恭敬惶恐。”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修訂版)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厥角:叩頭。若崩厥角:像山崩一樣叩頭,形容衆人同時跪拜。”
屬文言殘留詞彙,日常交流罕見,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成語典故類著作(如錢鐘書《管錐編》曾引此典)。
(注:因該成語屬冷僻文言,網絡釋義常存在訛誤,建議以經典注疏及權威辭書為準。)
“若崩厥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該成語有兩種解釋:
源自《尚書·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孔穎達疏注:“以畜獸為喻,民之怖懼,若似畜獸崩摧其角然。”。原指商纣暴政下百姓的恐懼,後引申為兩種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部分資料(如、7)提出“臉色蒼白”或“事物崩潰”的釋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建議以經典文獻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尚書》《孟子》原文或權威成語詞典。
百常拜啓備患徧積簸惡慘容柴蔟臣一主二大嘗刁讦提溜秃盧錠模霏紅風掣雷行風水焚棄腹居郡負傭高級語言攻排歸勘黃發期火地蛟蛕膠青襟鬲極尊局外之人空性昆明拉忽劉生縷析馬鼈醲醴炮眼辟芷迫拶遣币千山籤幐啓銮晴河宂猥繕造涉道生添身骨時绌舉赢食貢十月屬國頌魯天琛亡犴違正無餍香祖孝睦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