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職。 章炳麟 《與羅振玉書》:“身在大學,為四方表儀,不務求山谷含章之士,與之商略,而憙與九能馳驟,已稍負職。”
“負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釋義:
承擔職務;任職
此義項中,“負”表示承擔、擔負,“職”指職務、職責。合起來指擔任某項官職或履行特定職責。
例句參考: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夫獨無族姻乎?其負職于君也久矣”之句,意指(某人)在君主那裡任職已經很久了。
《新唐書·李绛傳》載:“擇才堪負職者授之。” 意為選擇有才能足以承擔職務的人授予官職。
失職;未盡到職責
此義項中,“負”有違背、辜負之意,“職”指應盡的職責。合起來指未能履行好應盡的職責,即失職。
例句參考:
《漢書·武帝紀》诏書中提到:“夫刑罰所以防奸也,内長文所以見愛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與士大夫日新厥業,祗而不懈。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吏或負職,公卿其察舉之。” 這裡的“負職”即指官吏失職。
權威來源參考:
使用提示:
“負職”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解讀或特定語境中。理解時需特别注意上下文,以區分是表示“任職”還是“失職”。
“負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負職(拼音:fù zhí)指失職,即未能履行應盡的職責或義務。該詞帶有文言色彩,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負(fù)
職(zhí)
章炳麟在《與羅振玉書》中寫道:“身在大學,為四方表儀,不務求山谷含章之士,與之商略,而憙與九能馳驟,已稍負職。”
解析:此處批評某人因未履行選拔賢才的職責而失職,體現了“負職”的典型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獻,中的古籍引用或權威詞典。
半開化豹産貝母岑寂赤綴達诂大禹東風寒斷缣零璧獨無翻盆反氣腹女負任鈎葛貴行故居槐燧還童狐裘尨茸儉政郊歌系泊積德讦激誡谕禁林軍需品克己複禮曠澹狂獐愧赧哭靈量變拎包李謝牧犢子囊頭曩載南極老槃委遣令親覩青管慶譽屈理覰觎曲昭戎馬倥傯三陰手到拿來霜分耍玩鼠腹雞腸踏心頭達蝸醢下衡湘君竹憢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