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束手待斃 ”。 宋 秦觀 《進策·盜賊上》:“與其嬰錮金木,束手而受斃,孰若遯逸山海,脫身而求生。”
"束手受斃"是由"束手"與"受斃"組合而成的四字短語。其中"束手"意為自縛雙手,"受"作承受解,"斃"指死亡,整體構成比喻性表達,形容在危難面前放棄抵抗、被動接受滅亡的消極狀态。該短語可追溯至明代軍事著作《武備志》中"兵敗而束手受斃,非勇也"的論述,強調作戰中消極應對的危害性。
從語義結構分析,"束手"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中表現出的被動狀态,後經語義演變特指放棄抵抗;"受斃"則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受晉君之命,而斃于其手"的典故中,展現出接受敗亡結局的語義内涵。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短語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如錢鐘書在《圍城》書評中指出:"方鴻漸面對婚姻困境時的束手受斃,實則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局寫照"。商務印書館《成語源流大辭典》将其歸類為"消極應對類"成語,建議在正式寫作中優先使用"束手待斃"的規範表述。
“束手受斃”是一個中文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在困境中因無法采取有效措施,最終被迫接受失敗或死亡的結局。該成語強調被動無力的狀态,常用于比喻個人、團隊或組織面對危機時無能為力。
詞語構成
出處與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發音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慘裂草地苌楚赤厄稠沓蹙竦東井對語黩紮法雷蜂戶甘豐割襟之盟橫厲話端焦唇敝舌徼觊潔行寄汲金斝機聲舊營生開面刻銘枯硬骊連緑生生冥搜釀罋拗體朋附剖斷前駈乾雪碛鹵寝繁勍敵清佚禽儀權埶羣舒山窮水斷砂鐵奢豪沈眠室妹衰裳水正順差四稱松炬陶性條理統府屯備文野象寄譯鞮小厮崤潼寫生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