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館驿的意思、館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館驿的解釋

驿站上設的旅舍。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陪臣谏》:“當路州縣凋殘,所在館驛隘小。”《三國演義》第二回:“及到館驛,督郵南面高座, 玄德 侍之階下。” 鄭振铎 《桂公塘》七:“那一夜,他們都同在 天祥 所住的館驿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館驿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複合詞,特指古代由國家設立、兼具住宿與郵傳功能的官方機構。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溯源

  1. 館(guǎn):

    本義為接待賓客的房舍,《說文解字》釋為“客舍也”。引申為供臨時居留的公共場所,如使館、旅館。

  2. 驿(yì):

    原指傳遞公文或官員往來的馬匹、車駕,《釋名·釋宮室》載:“驿,亦傳也。”後指傳遞信息的交通站點系統。

二、合成詞釋義

“館驿”即融合二者功能,指古代官方設立的、為傳遞公文或往來官吏提供食宿與換乘服務的場所。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曆史功能與演變

  1. 郵傳樞紐:

    秦漢“驿傳”制度中,館驿負責公文傳遞,形成“十裡一亭,三十裡一驿”的網絡(《漢書·百官公卿表》)。

  2. 接待中樞:

    唐代館驿需按官員品級提供膳食、馬匹,如《唐律疏議》規定“給驿馬及程糧”标準。

  3. 軍事與經濟作用:

    宋代館驿兼管軍情傳遞;元代“站赤”體系擴展至商旅服務(《馬可·波羅遊記》載其規模)。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館驿”一詞已罕用于日常,但常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館驿”詞條釋義。
  2. 《周禮·地官·遺人》:“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廬有飲食;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
  3. 《唐六典·卷五·兵部》:“凡三十裡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
  4.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館驿制度考據。
  5. 劉廣生《中國古代郵驿史》(人民郵電出版社):功能演變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館驿是中國古代官方設立的交通與通信設施,主要用于傳遞文書、接待官員及提供旅途服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館驿是驿站與客館的統稱,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驿站(驿)負責公文傳遞和官員接待,配備馬匹供換乘;客館(館)則提供食宿服務,多設于州縣附近或交通要道。

二、功能與服務

  1. 文書傳遞
    作為國家通信網絡的核心,驿卒通過館驿快速傳遞公文和軍事情報,唐代每三十裡置一驿,确保信息通達。
  2. 官員接待
    為過往官員、使節提供食宿,部分高級館驿甚至陳設華麗,滿足達官顯貴需求。
  3. 物資轉運
    明代設“遞運所”專門運輸軍需、貢賦等官方物資,清代驿站亦承擔此類職能。

三、曆史演變

四、文化意義

館驿見證了古代交通與行政效率的發展,如濟南館驿街因“北走燕冀,東通齊魯”的咽喉地位成為重要樞紐,至今保留地名。其建築與制度設計(如三十裡間距)體現了古代中國的組織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如貴州玉屏館驿、明代裁驿事件等),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柏塗拔腿悲泫别有洞天佛貍祠宸居春曉摧枯呆瓜貸券到口點兵二胡璠玙富泰梗梗公路網豪闊紅華紅煤角手擠構瑾瑜斤鑿墾耕跨跱煉飾獠女麗象忙音撚指間配殿情見乎言寝苫瓊廚金穴欺僞屈己勝境慎職失檢試舉十目十手誓日指天世氏睡卿術甲司人慫悀鎖鍊同論團剝維初違正文墨職五際無堅不摧鄉土志幰幰嘯俦稀裡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