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黃耳犬傳遞音信。借指家書。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參見“ 黃犬 ”。
“黃犬音”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詞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通過黃耳犬傳遞的音信,後借代家書或遠方消息。其核心來源于“黃耳傳書”的典故。
源自晉代陸機的傳說:陸機曾養一黃耳犬,能往返千裡傳遞家書(見《晉書·陸機傳》)。後世以“黃犬”或“黃耳”代指信使,“黃犬音”則引申為書信或消息。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中曾用此詞:
“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驿長不遇梅花使。”
此處以“黃犬音”與“紅葉詩”(情詩)、“梅花使”(驿使)并列,表達書信難達的愁緒。
該詞主要用于古典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其近義詞包括“魚雁”“尺素”等,均與古代通信方式相關。
“黃犬音”通過典故和文學化表達,賦予書信以生動的意象,反映了古代信息傳遞的艱辛與對家書的珍視。需注意其使用場景多限于詩詞、戲曲等古典文體。
黃犬音(huáng quǎn yī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部分組成:黃(黃色)、犬(狗)、音(聲音)。
黃犬音的部首是黑(黑色)和犬(狗),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其中,黃部分有9畫,犬和音部分各有2畫。
黃犬音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源于古代漢語中對黃色狗的稱呼。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黃色的狗具有一種特殊的音色,因此把黃色的狗稱為黃犬音。
黃犬音的繁體字為黃犬音。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黃犬音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來說,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喜歡聽黃犬音的聲音。
2. 這隻黃犬音的狗毛色很漂亮。
黃色、犬類、音樂、聲音
黃狗、黃犬、黃色犬
黑犬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