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動植》:“偏桃,出 波斯國 , 波斯 呼為婆淡,樹長五六丈,圍四五尺。葉似桃而濶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結實,狀如桃子而形偏,故謂之偏桃。”
“偏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定義
偏桃是一種木本植物,學名為矮扁桃,原産于波斯(今伊朗一帶),唐代傳入中國西域,現為新疆特有的國家Ⅱ級瀕危物種。其名稱源于果實形狀:“狀如桃子而形偏”,故稱“偏桃”。
形态特征
根據古籍《酉陽雜俎》記載,偏桃樹高約5-6丈(約15-18米),葉片寬大似桃葉,三月開白色花,果實外形類似桃子但略扁,果肉苦澀不可食用,果核中的仁甘甜。
現代分類
現代植物學将其歸類為薔薇科扁桃屬,分為扁桃(普通種)和矮扁桃(新疆特有瀕危種)。
成語“偏桃”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為成語,意為“偏袒、偏愛”(如),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方言用法。
命理概念“偏桃花”
在命理學中,“偏桃花”指非正式的異性緣分,與正桃花相對(如),但此含義與“偏桃”原義無關。
建議優先采用“植物名稱”的解釋,其來源可追溯至唐代文獻且被現代植物學沿用。若涉及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驗證。
《偏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的眼光偏頗,對事物的評價不客觀,往往片面或持有偏見。
《偏桃》的拆分部首是人,桃,偏,總共5個筆畫。
《偏桃》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歇後語,原句為“對桃犯了深惡痛絕之色”,後來衍生為成語,形容人的眼光有所偏見。在繁體字中,偏桃的寫法為「偏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偏桃的表示稍有不同。以繁體字為例,繁體寫法為「偏桃」,字形與現代的寫法稍有差别。
他對這個問題一向有偏桃,很少能夠客觀地看待。
偏見、偏心、偏執
偏見、片面、偏愛
客觀、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