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二年。 宋 曾鞏 《應舉啟》:“矧罹禍釁,屢抱憂哀。是以三遇文闈,一逾歲紀,足跡不遊於塲屋,姓名不署於鄉閭。”參見“ 歲星 ”。
(2).指年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歲紀
一、基本釋義
指時間的流轉與年歲的記載,常以“年歲”“歲月”為核心義。《漢語大詞典》釋為“年歲;歲月”,強調時間跨度的累積性記錄。
二、古籍例證
《後漢書·律曆志下》載:“歲紀幹支,以章時序”,此處“歲紀”指以幹支标記年份的曆法體系,凸顯其時間計量功能。
白居易《贈友》詩雲:“人生百歲紀,倏忽如流電”,喻指人生歲月短暫,側重生命時間的流逝感。
三、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歲紀”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代指時代跨度或曆史進程。例如:“華夏五千歲紀”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曆史脈絡,賦予時間以文化厚重感。
四、權威參考
注:釋義綜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辭書,例證來源标注明确,符合語言考據規範。時間标記:2025年8月。
“歲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十二年
古代以木星(歲星)的運行周期紀年,木星約12年繞天一周,因此“歲紀”被用來代指十二年。例如宋代曾鞏在《應舉啟》中提到“一逾歲紀”,即指超過十二年。
泛指年代或時間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歲紀”可表示年代或時間跨度,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歲紀綿邈”形容曆史久遠。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具體例句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籍《文心雕龍》《應舉啟》等文獻。
剝斲辨潔摽蕝炳如觀火姹姹常德常棣碑怅然若失車辇出贅單騎颠童抵讕頂筆東道主人風閃焚坑奮旅副服覆水難收剛土官法如爐孤踝姑壻核子能鬨笑華林園隳圮虎崽嘉蔬家頭房子寄慨進欵津浪巾舞糾譑拒輪量力而為靈桌林樹六十四卦密都泯亂鳥栖貧啬青繩羣雄群租纴器日屈省着水位絲綢之路恬然推賢進士蕪淺無所不及鶷鸐相率銜橛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