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隨侍國君記事的史官。 唐 元結 《說楚何荒王賦上》:“ 梁寵王 召君史問曰:‘史之記事無有遺乎?’”
(2).記述君主世系、史實的書籍。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有國史然後有君史。國史者,君民比并之史;君史者,一姓一代之史也。”
“君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隨侍國君記事的史官
指古代專門負責記錄君主言行、國家大事的官員。這類史官需隨侍君主左右,确保曆史事件的真實性被及時記載。
記述君主世系、史實的書籍
指以君主為中心編纂的史書,内容聚焦于帝王世系、政治事件及王朝興衰,例如傳統正史中的本紀部分。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提出“君史”與“民史”的對比,認為中國傳統史學多屬“君史”,側重記錄“一朝一姓興亡”,而西方史學更注重社會民生(即“民史”)。這一觀點揭示了“君史”在中國古代史學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局限性。
《君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以君主為對象的曆史研究、編撰和記述,也可以指古代君主的傳記或曆史記載。
《君史》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君”和“史”,其中“君”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7;而“史”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
《君史》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漢字的發展曆史中逐漸形成。繁體中文中,這個詞的寫法仍然保留“君史”這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包括字形和筆畫的書寫方法。然而,《君史》這個詞在古代的字形和筆畫書寫方法與現代相比并沒有太大差異,仍然是由“君”和“史”兩個字組成。
1. 學者們通過研究《君史》來了解古代君主的生活和治國理政。
2. 他對于編寫一本詳盡的《君史》充滿了熱情。
組詞:君主、君臣、史書、曆史
近義詞:帝王、王者、傳記、志書
反義詞:臣民、民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