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誕的意思、浮誕的詳細解釋
浮誕的解釋
(1).虛妄荒謬。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其 江 南義疏,十有餘家,皆辭尚虛玄,義多浮誕。”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南園香山》:“然其間率多浮誕之語。”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放生池記》:“疾時文浮誕,痛仰士子,遂失衆心。”
(2).輕浮放蕩。《朱子語類》卷一三六:“ 東晉 時所用人才皆 中州 浮誕者之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朱子論蘇王》:“其徒若 秦觀 、 李薦 ,皆浮誕輕佻,士類不齒。”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迨至 正始 之際,一二浮誕之徒,騁其智識,蔑 周 孔 之書,習 莊 老 之教,棄禮法而崇放達,競風流而尚虛無。”
詞語分解
- 浮的解釋 浮 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浮橋。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兒。浮土。浮雕。 空虛,不切實:浮誇。浮華。 不沉靜,不沉着:輕浮。浮躁。 暫時的:浮記。浮支。 可
- 誕的解釋 誕 (誕) à 大:誕命。 欺詐,虛妄:怪誕。誕妄。 生育,人出生:誕生。誕辰(生日)。 生日:壽誕。華誕。聖誕節。 放蕩:放誕。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浮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詞義解析
-
虛妄荒謬
指言論或内容缺乏實際依據、脫離現實,帶有誇張或不切實際的特點。例如唐代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中提到,江南地區的學術解釋“義多浮誕”,宋代周密也在《齊東野語》中批評某些記載“率多浮誕之語”。
-
輕浮放蕩
形容人的行為舉止不夠莊重,缺乏約束力。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評價某些文人“浮誕輕佻”,朱熹則指出東晉時期部分官員是“浮誕者之後”。
二、出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 近義詞:虛妄、荒誕、輕佻
- 反義詞:嚴謹、莊重、務實
- 使用場景:常見于文學批評、曆史評價或對言行的負面描述,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或《朱子語類》()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誕是一個有趣而古老的漢字詞語,它可以指代虛假和不實的事物。現在,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構成和一些相關的信息。
浮誕這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氵”(三點水部首),右邊是“雲”(雲字頭部首)。根據字形結構,浮誕的總筆畫數為14畫。
浮誕一詞源于古漢字,其繁體字形為“浮蕩”。在古代,漢字形寫相當于繁體字的寫法,而浮蕩則是浮誕的古時寫法。
浮誕這個詞可以在句子中用作形容詞,表示不真實或虛構的意思。下面是一個例句:
1. 她的承諾聽起來有點浮誕,我不确定她是否能夠實現。
浮誕的近義詞可以選擇虛假、不真實、虛構等。反義詞可以是真實、實在、可信等。
除了以上的意思和用法之外,浮誕也可以作為詞語的一部分出現,形成新的詞彙。一些相關的詞語有:
1. 浮誕不羁:指人無拘束、行為不受禮貌和傳統規範限制。
2. 浮誕浪子:指不踏實、不負責任的人,常常追求享樂和刺激。
綜上所述,浮誕一詞意味着虛假和不實。它的部首是“氵”和“雲”,總共有14畫。浮誕的繁體字形是“浮蕩”。在句子中,可以用來形容不真實的事物。類似的詞語有虛假、不真實和虛構。同時,浮誕也可用來構成其他詞彙,如浮誕不羁和浮誕浪子。我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