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讨的意思、論讨的詳細解釋
論讨的解釋
讨論。《北齊書·魏收傳》:“時論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讨。”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閻立本》:“論讨墳典,商略前載。” 宋 蘇轼 《延和殿奏新樂賦》:“時惟帝俞,眷茲元老,雖退身而安逸,未忘心於論讨。”
詞語分解
- 論的解釋 論 (論) ù 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論斷。論點。論辯。論據。論者。議論。讨論。辯論。 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理論。輿論。專論。社論。 學說,有系統的主張:系統論。 看待:一概而論。 衡量
- 讨的解釋 讨 (討) ǎ 查究,處治:檢讨。 征伐,發動攻擊:讨伐。聲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還(俷 )。 求,請求:讨教(刼 )。讨饒。 惹:讨厭。讨人喜歡。 娶:讨老婆
網絡擴展解釋
“論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學術或正式語境,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lùn tǎo()
- 核心含義:指讨論、研究、探讨,強調對某一問題或典籍的深入分析。例如《北齊書·魏收傳》中記載史官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讨”,即共同讨論史實真僞。
二、構詞解析
- “論”:指論述、分析,如《曆代名畫記》中“論讨墳典”即對典籍的考據論述。
- “讨”:古義為推求、研究(如“研讨”“探讨”),現代漢語中也有“索取”“招惹”等引申義,但在“論讨”中保留原義。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史書編撰、學術考據等正式場景,如蘇轼《延和殿奏新樂賦》描述元老“未忘心於論讨”,體現對禮樂的考究。
- 現代語境:較少單獨使用,可替換為“讨論”“探讨”等更通用的詞彙。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讨論”“研究”等替代,避免理解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論讨的意思
《論讨》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思是對某個問題或事情進行深入探讨、研究和讨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論讨》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讠,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論讨》源于《說文解字》中的釋義,是從“讠”旁邊加上“讠”字形成的。
繁體
繁體字為「論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論討」的寫法與現代形式相似,沒有顯著的差異。
例句
1. 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論讨和分析。
2. 專家學者對這個命題進行了激烈的論讨。
組詞
論者、讨論、辯論、讨論家
近義詞
探讨、研讨、思考、辯論
反義詞
結論、決定、解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