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的格調。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早春病中書事》詩:“祗貪詩調苦,不計病容生。”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 李郢 詩調美麗,亦有子弟标格, 鄭尚書 顥 門生也。” 明 李東陽 《明故中順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陸公行狀》:“﹝ 陸鉞 ﹞詩調高古,盡去穠艷。”
“詩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詩歌的韻律與調子,具體表現為詩句的音節、音調、停頓等音樂性元素。這種韻律是詩歌區别于散文的核心特征,能賦予作品獨特的美感和藝術感染力。例如,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奉酬襲美早春病中書事》中提到“祗貪詩調苦”,即強調詩歌韻律的考究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也可用于形容文章的語調、節奏或文學風格。如明代李東陽評價陸鉞的作品“詩調高古”,即指其詩歌風格古樸典雅,脫離了浮華修飾。南唐劉崇遠在《金華子雜編》中稱李郢的詩歌“詩調美麗”,則形容其語言優美、意境動人。
“詩調”既指詩歌形式上的韻律特征,也可泛指引人共鳴的語言節奏或文學風格。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案例,可參考古籍《金華子雜編》或明代文人評述。
《詩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詩歌的音調、口吻和詞調。它用來描述詩歌的格律和韻律,是中國古代文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詩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它們分别是“讠”和“辶”。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詩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毛詩》(又稱《詩經》),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毛詩》中有許多具有特定音調和韻律的詩歌,這些音調和韻律被稱為《詩調》。
《詩調》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詩調」。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詩調》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來說,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和複雜。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展示《詩調》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
1. 他的詩歌充滿了優美的詩調,令人陶醉其中。
2. 這首詩的詩調十分悲怆,表達了作者内心深處的情感。
3. 他在創作中獨具一格,運用了獨特的詩調和韻律。
與《詩調》相關的一些組詞:
1. 詩歌
2. 格律
3. 音調
4. 口吻
近義詞:詩韻、詩風、詩才
反義詞:散文、散亂、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