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舍的意思、頓舍的詳細解釋
頓舍的解釋
(1).停留止息。《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荊 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 李信 軍。”《漢書·李廣傳》:“而 廣 行無部曲行陳,就善水草頓舍,人人自便。” 顔師古 注:“頓,止也。舍,息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戎主吹角為號,衆即頓舍,環繞穹廬,以近及遠。”《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二年》“詔諸軍就頓” 元 胡三省 注:“頓者,軍行頓舍之地。”
(2).宿舍,住所。《陳書·宣帝紀》:“臺遣鎮監一人,共刺史、津主分明檢押,給地賦田,各立頓舍。”《宋史·真宗紀一》:“乙未詔:幸 河北 ,所次頓舍給用,毋泛及州縣。”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舍的解釋 舍 è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謙辭,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舍弟。舍侄。舍親。 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裡為一舍:退避三舍(喻對人讓步)。 姓。 取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頓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和出處綜合如下:
1.停留止息
指行軍或旅途中暫時停留休息。這一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
-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
- 《漢書·李廣傳》提到李廣行軍時“就善水草頓舍,人人自便”,強調軍隊在適宜地點休整。
2.宿舍、住所
指臨時或固定的居住場所,多用于官方或軍事場景:
- 《陳書·宣帝紀》記載朝廷派遣官員“給地賦田,各立頓舍”。
- 《宋史·真宗紀一》提到皇帝巡幸河北時,要求隨行人員“所次頓舍給用,毋泛及州縣”。
補充說明
- 讀音:根據多數權威來源,應讀作dùn shè(部分網頁注音“shě”為誤)。
- 近反義詞:部分詞典标注其近義為“休憩”“駐所”,但具體需結合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停留和落腳的地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亻”和“宀”,其中“亻”是人的部首,“宀”是房屋的部首。根據筆畫來分析,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
《頓舍》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寫法為「頓舍」。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頓」的上方有一個表示聲音的符號。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個關于《頓舍》的例句:
他找了一個舒適的頓舍來休息。
在組詞方面,可以用《頓舍》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 頓舍無間:表示停頓和休息的時候很短暫,沒有間隔。
- 頓舍無地:表示沒有合適的地方停留和落腳。
近義詞是「驿站」,它也表示人們在旅途中停留和休息的地方。
反義詞是「行進」,它表示人們在旅途中繼續前進,沒有停留。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