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雛尾的意思、雛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雛尾的解釋

幼鳥或幼禽的尾巴。語出《禮記·内則》:“雛尾不盈握,弗食。” 孔穎達 疏:“雛,謂小鳥,尾盈一握,然後堪食,若其過小未盈握,不堪食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甯》:“未幾,婢子具飯,雛尾盈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雛尾”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幼鳥或幼禽的尾巴,語出《禮記·内則》:“雛尾不盈握,弗食。”。孔穎達注釋稱,雛是小鳥,尾巴需長到“一握”(約成人手掌大小)才能食用,否則因過于幼小不宜食用。

二、引申含義

在成語用法中,比喻事物初生或初步形成的狀态。例如形容新事物剛具雛形,如同幼鳥剛長出尾巴般尚未成熟。

三、文化背景

  1. 古代禮儀關聯:反映古人飲食規範,強調不食用未發育完全的禽類,體現對自然生長的尊重。
  2. 文學引用: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嬰甯》中“雛尾盈握”一句,既符合《禮記》的規範,又暗含對生活細節的描寫。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強調事物的初始階段或未成熟狀态,如“這個項目的雛尾階段需要更多資源支持”。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獲取更多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雛尾》的意思

《雛尾》(chú wěi)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小鳥的尾巴還未長齊,尚未成熟的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雛尾》的偏旁部首是“隹”(zhuī),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雛尾》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繁體字為「雛尾」。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雛尾》的寫法可能不太一樣。在漢字簡化前,它的寫法可能是「雛尾」。

例句

1. 那隻小鳥正在擺動着它的雛尾。

2. 這個故事是關于一個年幼的孩子逐漸成長的,正如候鳥的雛尾逐漸變長。

組詞

1. 雛菊(chú jú):指尚未開放的菊花。

2. 雛兒(chú ér):指幼小的兒童。

近義詞

1. 初生:指剛剛出生,還未成長。

2. 幼小:指年幼,尚未成熟。

反義詞

1. 成熟:指已經長大或發展完全的狀态。

2. 成年:指已經達到成年期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