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龜辯的意思、龜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龜辯的解釋

謂關于生死的論辯。語本《莊子·秋水》:“吾聞 楚 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唐 盧照鄰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詩:“鳳詞淩 漢 閣,龜辯罩 周 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龜辯”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與生死觀及人生選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莊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楚國神龜死後被供奉于廟堂,莊子借此提出“寧其生而曳尾于塗中”(甯願活着在泥水中爬行,還是死後被尊崇)的哲學思辨。核心在于探讨生命價值與世俗名利的取舍。

  2. 哲學内涵
    特指關于生存與死亡的價值辯論,強調道家思想中“重生輕物”的理念,主張自然狀态的生命尊嚴高于人為賦予的虛名。

  3. 文學引用
    唐代盧照鄰在《同崔錄事哭鄭員外》詩中用“龜辯罩周園”表達對友人超脫生死境界的贊頌,說明該詞常用于贊許具有通達生死觀的人物。

  4. 現代延伸
    當代可引申為對人生重大抉擇的深層思考,例如在物質追求與精神自由之間的權衡。

提示:由于該詞屬于古代冷門典故,現代文獻中極少使用,理解時需結合莊子哲學體系。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本,可查閱《莊子·秋水》篇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龜辯的意思

龜辯是指人們在辯論中表現得遲緩、拖拉、猶豫不決的态度。當人們面對辯論或争論時,常常表現出像烏龜一樣躲避、回避、拖延的行為,這種行為被形象地比喻為龜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龜辯的部首是龍,筆畫為18畫。龍作為部首,象征着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和權力。

來源

龜辯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儒學家王守仁的《人間詞話》一書中。王守仁将人們在辯論中的遲緩、拖拉的現象比喻為烏龜縮進殼中,不願意與人正面交鋒,從而形成了“龜辯”的概念。

繁體

龜辯的繁體字為龜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龜”在寫法上有多種變體,如“亀”、“鬼”等。在古代,人們常常根據使用場合和個人喜好來選擇不同的寫法。

例句

他對任何問題都愛龜辯,從不直接回答。

在辯論中,他總是故意龜辯,想通過拖延時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組詞

龜速、龜縮、龜戲、龜毛、龜步

近義詞

猶豫不決、敷衍塞責、拖拖拉拉、拖泥帶水、避重就輕

反義詞

直截了當、果斷、爽快、堅決、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