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窦章傳》“更相推薦” 李賢 注引 漢 馬融 《與窦伯向(章)書》曰:“ 孟陵 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見於面也。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謂信紙一頁八行。後世信箋亦多每頁八行,因以稱書信。近代多指請托的信件。 唐 王勃 《宇文德陽宅秋夜山亭宴序》:“雲委八行,抒勞思於彩筆。” 宋 梅堯臣 《王公慥東歸》詩:“莫嫌牛馬隔,走别八行稀。”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八行代我傳心事,千裡從人索好音。”《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一過年,也想到京裡走走,看看有什麼路子,弄封把八行,還是出來做他的典史。”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一章:“并花了一筆不小的鑽營費,鑽得一封 振貝子 的八行。”
八種品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宋史·徽宗紀二》:“甲辰,立八行取士科。”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方崇八行以迪多士,尊六經以黜百家,史何足言?”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上:“ 台州 徐中行 居鄉,郡守以八行薦,不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八行漢語 快速查詢。
“八行”作為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析:
起源與演變
源自東漢馬融《與窦伯向書》記載的“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指古代信箋每頁八行的格式。後世以“八行”代指書信,尤其在明清文學中常見,如明代《昭君出塞》劇的“鴻雁秋來斷八行”。
引申含義
近代多用于指代托人辦事的請托信件,如《文明小史》提到的“某大軍的八行”。
成語用法(較少見)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被解釋為“行動迅速、敏捷”,由數字“八”(表程度)與“行”(行動)組合而成,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未見明确依據。
現代特定領域釋義
少數資料(如教育類網頁)将“八行”解釋為“中國八大銀行”,包括央行、政策性銀行及五大商業銀行。此含義屬于特定領域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提示:若需了解“八行書”等擴展内容,可參考漢典網()及古典文學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