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存的意思、司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存的解釋

(1).執掌;職掌。《論語·泰伯》:“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晉書·桓沖傳》:“臣司存閫外,輒隨宜處分。”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說·周禮六官》:“有六卿,分職率屬,各有司存。”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東方主生,西方主殺,各有司存,豈宜并用?”

(2).有司;官吏。 南朝 陳 沉炯 《為周弘正讓太常表》:“儻九賓闕相,封禪失儀,責以司存,雲誰之咎。”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自餘常事,請付司存,巨細以聞,恐疲神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司存”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執掌、職掌
    指掌管某一職務或事務。該用法最早見于《論語·泰伯》中的“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意為禮儀細節由專職人員負責。後世文獻如《晉書·桓沖傳》提到“臣司存阃外,辄隨宜處分”,強調官員在職權範圍内的決策權。宋明時期沿用此義,例如謝肇淛在《五雜俎》中稱“東方主生,西方主殺,各有司存”。

  2. 有司、官吏
    泛指官員或官府機構。如南朝陳沉炯《為周弘正讓太常表》中“傥九賓阙相,封禅失儀,責以司存”,此處“司存”指負責禮儀的官員。唐代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亦用此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現代適用性

“司存”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制度時仍具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組詞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存

司存(sī cú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司(sī)和存(cún)。

部首和筆畫

司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5;存的部首是子,筆畫數為6。

來源

司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詩經·周南·關雎》中有:“周南之門,躬自監門,曷(hé)我思存。”其中,“思存”即是指思念、懷念。後來形成了“司存”的意思,表示管理、保管等。

繁體

在繁體中,司存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司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司存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漢字的發展曆史,可以了解到古代寫法中經常有一些變體。然而,具體到司存這兩個字,古時候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是公司的倉庫管理員,負責司存貨物。

2. 這本書的内容非常有價值,值得珍藏司存。

組詞

司庫(sī kù):指管理財務、官方財物的機構。

存檔(cún dàng):指将文件、資料等保存起來以備将來查閱、使用。

近義詞

保管、管理、收藏、保存。

反義詞

散失、亂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