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以移動的爐竈。指燃薪照物的爐竈。《說文·火部》:“烓,行竈也。”《說文·火部》:“煁,烓也。” 清 段玉裁 注:“《小雅·白華》曰:‘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郭璞 雲:‘今之三隅竈。’按, 鄭 箋雲:桑薪,薪之善者,不以炊爨養人,反以燎於烓竈,用炤事物而已。然則行竈非為飲食之竈,若今火鑪,僅可炤物,自古名之曰烓,亦名之曰煁。”
2.可以移動的爐竈。指燒水煮飯用的簡易爐竈。 唐 白居易 《履道西門》詩之一:“行竈朝香炊早飯,小園春暖掇新蔬。”《天雨花》第二回:“窗前一隻小小行竈,家中别無一些米麥。” 郭沫若 《搜苗的檢閱》:“然而事實上卻隻是幾個石塊所拼鬥起來的燒柴草的行竈。”
“行竈”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提到“煁”可能與“行竈”相關,但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驗證。
行竈(xing zao)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行”和“竈”。
部首和筆畫:行的部首是行,行的筆畫數為6;竈的部首是火,竈的筆畫數為11。
來源:行竈來源于《孟子·滕文公上》:“蓋聞堯能行竃,湯能理烹。”意為“據說堯能運用竈具,湯能聰明地料理烹調。”
繁體:行竈的繁體字為“行竃”。
古時候漢字寫法:行竈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較為常見的寫法為“行竃”。
例句:他家的廚藝非常高超,能夠駕馭行竈之術,烹制出美味的佳肴。
組詞:行竈宗師、行竈藝術、行竈技巧。
近義詞:廚藝、烹饪技巧。
反義詞:不會烹饪、燒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