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車篷高、供立乘的車。《釋名·釋車》:“高車,其蓋高,立乘之車也。”《晉書·輿服志》:“車,坐乘者謂之安車,倚乘者謂之立車,亦謂之高車。”
(2).高大的車。貴顯者所乘。《東觀漢記·郭丹傳》:“﹝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車出 關 ,如其志焉。”《後漢書·鄭玄傳》:“昔 東海 于公 僅有一節,猶或戒鄉人侈其門閭,矧乃 鄭公 之德,而無駟牡之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借指貴顯者。 唐 皎然 《詠史》:“借問高車與珠履,何如卑賤一書生?”
(3).古代民族名。初號 狄曆 ,也稱 敕勒 、 鐵勒 、 高車 、 丁零 。所乘車,車輪高大。參閱《魏書·高車傳》、《新唐書·回鹘傳上》。
(4).複姓。 北魏 有 高車門 。見《魏書·庾業延傳》。
“高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等多方面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立乘之車
指古代車篷較高、供人站立乘坐的車,與坐乘的“安車”相對。這類車常見于禮儀或軍事用途,如《晉書·輿服志》記載“立車亦謂之高車”。
結構特點
因車輪高大、車體寬敞而得名,適合在複雜地形中使用,尤其被北方遊牧民族采用。
權貴座駕
高大的車駕常為地位崇高者所用,如《後漢書》提到鄭玄“廣開門衢,令容高車”,以此彰顯其聲望。
引申為權勢
成語“高車”可比喻顯赫地位,如“高車驷馬”一詞,代指富貴之人。
民族背景
高車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于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屬鐵勒族的一支,又稱“敕勒”“丁零”等。因其車輪高大,中原人稱其為“高車”。
曆史記載
《魏書·高車傳》和《新唐書·回鹘傳》均提及該民族以遊牧為生,善造車輿,曾與北魏政權頻繁互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