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煌石室的意思、敦煌石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煌石室的解釋

亦稱“ 敦煌石窟 ”。包括古代隸屬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 、 西千佛洞 、 榆林窟 和 水峽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 ,俗稱 千佛洞 。在 甘肅省 敦煌縣 鳴沙山 山麓。其處有 三界寺 ,寺旁石室千馀,壁畫、塑像(多系佛像)極多。自 東晉 迄 元 ,皆有建造。 清 光緒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複壁中發現藏經室,内藏手寫佛經及美術作品等,極為豐富。寫本最早為 晉安帝 義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 、 五代 的為最多。 英 人 斯坦因 、 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後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寫本部分業經整理印行。全國解放後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敦煌石室是敦煌地區佛教石窟群的統稱,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敦煌石室廣義指敦煌境内的四大石窟群,包括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峽口小千佛洞。狹義上常特指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現存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

二、曆史背景

  1. 建造時間:始鑿于十六國北涼時期(公元366年),曆經北魏、隋唐至元代,持續開鑿千年。
  2. 藏經洞發現:1900年,道士王圓箓在莫高窟第17窟發現藏經洞,内藏4.5萬件文物,包括佛經、文書、刺繡等,時間跨度從東晉到北宋。

三、文化意義

四、延伸含義

該詞常被比喻為珍貴文化遺産或知識寶庫,象征曆史與文明的積澱。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石窟分布或敦煌學研究,可參考敦煌研究院等權威機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煌石室一詞是指位于中國甘肅省敦煌市的石窟。這些石窟以其宏偉壯麗的藝術造型和珍貴的文化遺産而聞名于世。在漢字中,敦煌石室一詞的拆分部首為石 (shí)、宀 (mián) 和止 (zhǐ),總共有13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曆史。漢字進化過程中,由象形文字逐漸演變而來。古時候,敦煌石室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不太一樣,但基本的字形結構依然相似。 簡體字“敦煌石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依然保持着相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面是一個例句: 在參觀敦煌石室時,你會被其精美的壁畫和雕塑所震撼。 敦煌石室相關的組詞有:敦煌、石窟、壁畫、藝術、文化、遺産等。 敦煌石室的近義詞可能是:石窟寺、洞窟藝術、佛教石窟等。 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敦煌石室相對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