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染翰的意思、染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染翰的解釋

(1).以筆蘸墨。翰,筆。 晉 潘嶽 《<秋興賦>序》:“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

(2).指作詩文、繪畫等。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賓至可命觴,朋來當染翰。”《魏書·崔玄伯傳》:“ 玄伯 自非朝廷文誥,四方書檄,初不染翰,故世無遺文。”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贈詩焉敢墜,染翰欲無聊。” 宋 柳永 《鳳銜杯》詞:“有美 瑤卿 能染翰,千裡寄、小詩長簡。” 清 吳偉業 《偶成》詩之八:“畫虎雕龍染翰,高山流水彈琴。”

(3).指寫字。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染翰過草聖,賦詩輕《子虛》。”《明史·文苑傳一·宋克》:“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張絃多變易,染翰漫淋漓。”

(4).指書寫的墨迹。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絪 ( 鄭絪 )為禦史,西巡 荊部 商山 歇馬亭 ……欲題詩,顧見一絶,染翰尚濕。 絪 大訝其佳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染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ǎn hàn(注音:ㄖㄢˇ ㄏㄢˋ),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釋:

  1. 以筆蘸墨
    本義指用毛筆蘸墨的動作。“翰”即毛筆,如《文選·潘嶽·秋興賦》提到“染翰操紙,慨然而賦”,描述執筆書寫前的準備。

  2. 作詩文、繪畫
    引申為創作詩文或繪畫的行為。南朝謝惠連《秋懷》詩雲“賓至可命觞,朋來當染翰”,體現文人雅集時提筆創作的情景。

  3. 寫字
    泛指書寫動作。唐代王維在《戲贈張五弟諲》中寫“染翰過草聖”,形容書法造詣高超;《梁書·蕭介傳》亦載“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強調下筆成章。

  4. 書寫的墨迹
    還可指代書寫後的墨迹本身,如《明史·文苑傳》記載宋克“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間接體現墨迹的積累與技藝。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曆代詩文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染翰

染翰(rǎn h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染”和“翰”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詞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代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染(日字旁)翰(羽字底)

拆分筆畫:染(8畫)翰(9畫)

來源

“染翰”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人書法創作。在古代,文人常用毛筆和墨來書寫,其中“翰”指的是毛筆。而“染”則表示墨汁滲入筆毛,使毛筆染上墨色。因此,“染翰”一詞引申為指書法創作。

繁體

繁體字為「染翰」,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染翰」寫作「染翫」。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也有差異。

例句

1. 他的書法作品始終洋溢着文人染翰的韻味。

2. 這幅字畫中的染翰之道,令人心生敬仰。

組詞

染墨、染色、毛翰、筆翰等

近義詞

書法、筆力、字藝等

反義詞

清水、素箋、洗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