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染翰的意思、染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染翰的解釋

(1).以筆蘸墨。翰,筆。 晉 潘嶽 《<秋興賦>序》:“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

(2).指作詩文、繪畫等。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賓至可命觴,朋來當染翰。”《魏書·崔玄伯傳》:“ 玄伯 自非朝廷文誥,四方書檄,初不染翰,故世無遺文。”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贈詩焉敢墜,染翰欲無聊。” 宋 柳永 《鳳銜杯》詞:“有美 瑤卿 能染翰,千裡寄、小詩長簡。” 清 吳偉業 《偶成》詩之八:“畫虎雕龍染翰,高山流水彈琴。”

(3).指寫字。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染翰過草聖,賦詩輕《子虛》。”《明史·文苑傳一·宋克》:“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張絃多變易,染翰漫淋漓。”

(4).指書寫的墨迹。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絪 ( 鄭絪 )為禦史,西巡 荊部 商山 歇馬亭 ……欲題詩,顧見一絶,染翰尚濕。 絪 大訝其佳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染翰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毛筆蘸墨書寫或繪畫,後引申為從事寫作、繪畫創作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文化内涵及經典用例四個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

  1. 本義

    “染翰”字面意為“沾染翰墨”。

    “染”:蘸取、沾染(墨汁);“翰”:原指鳥羽,後特指毛筆(因古時毛筆以禽羽為毫)。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以筆蘸墨。翰,筆。”

    鍊接:漢語大詞典·染翰

  2. 引申義

    泛指詩文創作、書畫藝術活動,強調文人執筆抒懷的雅緻過程。

    《古代漢語詞典》 指出其延伸含義:“指寫作詩文或繪畫。”


二、字源與文化意象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魏晉風度

    潘嶽《秋興賦》:“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展現文人借筆墨抒懷的典型場景。

    鍊接:《文選·秋興賦》原文

  2. 唐代詩文

    韋應物《酬劉侍郎使君》詩:“染翰燈燭滿,飛觥雲雨繁”,以“染翰”對仗“飛觥”,喻文酒之會中吟詠之樂。


四、藝術領域的延伸

在書畫理論中,“染翰”更強調創作時的技法與心境:


結論:

“染翰”一詞融合了工具(毛筆)、動作(蘸墨)、創作(詩書畫)三重内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藝術實踐的核心意象,其權威釋義可溯至《漢語大詞典》及《文選》《全唐詩》等經典文獻,兼具語言規範性與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染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ǎn hàn(注音:ㄖㄢˇ ㄏㄢˋ),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綜合解釋:

  1. 以筆蘸墨
    本義指用毛筆蘸墨的動作。“翰”即毛筆,如《文選·潘嶽·秋興賦》提到“染翰操紙,慨然而賦”,描述執筆書寫前的準備。

  2. 作詩文、繪畫
    引申為創作詩文或繪畫的行為。南朝謝惠連《秋懷》詩雲“賓至可命觞,朋來當染翰”,體現文人雅集時提筆創作的情景。

  3. 寫字
    泛指書寫動作。唐代王維在《戲贈張五弟諲》中寫“染翰過草聖”,形容書法造詣高超;《梁書·蕭介傳》亦載“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強調下筆成章。

  4. 書寫的墨迹
    還可指代書寫後的墨迹本身,如《明史·文苑傳》記載宋克“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間接體現墨迹的積累與技藝。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曆代詩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木耳擺陣幫硬塵表從祖姑搭便車黨植單口快闆觝轹厄抑放舟飛晖諷谏豐峭浮稱祓禊诰軸鍋子蠱災呵筆河伯河冀呵嚷紅藕咴兒咴兒簡恕交胫及第苛斂可望不可即雷峰塔楞伽流黜摹捉内瓤,内瓤兒枿台乜斜偏從偏駕骈文披散羌帖輕鄙如其不然三策三茅鐘山川相缪聲浪勝氣神武挂冠施禮釋門私殊通掌聞見吳公台骛名翔佯縣人箫譜